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论州郡削弱之弊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四、《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八、《南宋文范》卷二三
臣闻三代而下经制不立,故天下之弊常伏于救弊之初。
汉自吴楚之变,分封以弱侯国,而末年之弊乃起于同姓而外戚彊。
唐自安史之乱裂地以授诸将,而末年之弊乃起于藩镇强而王室弱。
善治者能先时而制其弊,其次则因时而救弊,其下则弊已著而后徐为之救,如此亦何及矣!
恭惟艺祖皇帝自大未平首创唐末五季之弊,外召藩镇以还京师临遣廷绅以为牧守天下莫不仰服威断之明。
然而守边之臣则久其考任,假以事权,固不与内郡同也。
未几初意渐失,并、汾、闽、越之仅平,江淮诸郡已令毁城隍销兵甲矣。
淳化咸平,距建隆不过四十年耳,盗发两川,惟陵、梓、眉、遂有城可守。
濮盗作于近辅如入无人之境
王禹偁黄冈上疏极陈江淮空虚之害,至谓名曰长吏,实同旅人
名为郡城,荡若平地
富弼江、浙荆、淮湖、广诸道,亦谓处处无兵,城垒不修,或数十夫持锄耰白梃便可尽杀守令,开府库,谁复禦者?
宝元康定以后,空内以事西边,则武备之削滋甚
五年间,盗杀巡尉至六十员,入城剽劫者四十州。
王伦起沂,并淮渡江历数千里,无一人禦之。
张海等辈剽吏禦人于京、淮、湖、陕间,州郡莫敢孰何
金州盗作,速召州兵仅有二十四人
承平之久,郡国犹有不会之财,犹有留州之缗,可以招兵缮城之费,可以一方缓急之备,然犹凛凛若此
熙宁而降,括财利以弱州郡,则益不暇为国远虑
禁卒,罢招填,并军额,桩窾籍,分系不系将,则尺籍虽阙,亦不暇补矣。
方时晏安,犹未见其为大害也。
崇宁以后,赋歛日增军政日坏,郡益以削,一旦盗起东南,连跨州郡震摇汴都,久而后殄。
况当新造之金,非拱手死难,则望风弃城。
盖自建炎四年以前,惟知歛兵避狄,未尝敢与之抗者。
渡江航海,迫我不已然后兵刃稍接,不数年而议和使遣矣。
绍兴之末,虏闯淮薄江,既迫而后应之,士气稍伸,然犹不敢尽用其胜。
极于比岁承平日久吴曦盈尺之纸,足以惊奔列雉。
李元乌合之众足以震扰三道
张福千人之众,足以披靡群辟
虏闯梁、洋三泉如履平地,虏窥蕲、黄五关,如外虚邑
嗟夫强干弱枝之弊,乃至此极,是焉得无以变通之乎?
臣尝历观中兴诸臣,如李纲尝欲分长安襄阳建康三都
胡舜陟尝欲拆三京关陕为四巨镇
张守欲以大河州郡仿唐藩镇,付之帅守
范宗尹尝欲分画诸镇,更不除代;
李弥逊尝欲假帅守事权以销奸宄
多事之时,与今日平世事体稍异,然郡国削弱之弊,则百年间如一日也。
况今所恃以为捍蔽者,莫重于四镇,曰江南、曰两淮、曰荆襄、曰四川
使三边不警,则尚可以纾岁月之安。
而金蒙鞑局势浸异,残寇未殄,又生他寇,四镇之寄,益非昔比。
自比年来朝廷垂意乎此,责之专而任之久,若知所以重其事矣。
然而其要又在于择人,苟匪其人,则责之专返以益其过,任之久返以厚其毒。
得人矣,则当假以遂事之权,听其所为,勿从中制
道官吏惟其辟置要害之地,可以委任责成,则久其考任,而就加爵秩焉,省部皆毋拘以文法也。
财赋得以专其出入,他司不得尚循旧比,以掣其肘也。
军籍得以覈其虚实戎司不得虚额自丰也。
屯田当复,民兵当核,忠义当招,皆可以随宜经理也。
规摹既立,则如国初守边之臣,或十七八年,或十四五年,或八九年,无所改易可也
稽其劳效而即镇迁拜自从以上,虽贵极公师可也
旁近诸镇,又当豫蓄资望之人,以拟其乏。
如是受任之臣,事权专一得以展布四体,责其成功,而人亦改视易听,不为朝不谋夕之计,可以虑终而知敝。
三边隐然为国长城缓急有恃矣。
艺祖皇帝久任边臣成规,而中兴诸臣因时损益之遗意
傥蒙陛下不以臣言为非,即乞与大臣审议而速图之。
冒黩圣聪,拱俟萧斧之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