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转对劄子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四、《东涧集》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八
当国多事之日而欲兴起治功者,其大要有二:议论不可以不一命令不可以不谨
一则公是公非,无甲可而乙否;
谨则令出惟行,无骤更而数易。
古先圣人凡有大疑,必谋及卿士谋及庶人翕然大同然后从之。
以为不如是则异论得以惑吾听,巧言得以肆其欺,而国是无由定。
凡有政令,必质之人情,参之舆议,罔有不臧然后行之。
以为不如是则上作而下不应朝行而复改,而国事何由举?
奈何时君世主独断之明,谋臧不从不臧覆用。
故佞者迎合取容,而伪者诞谩求售,办者纷更生事,而戆者矫亢卖直,各执其说,互相矛盾
岂知议论不一,人将何所适从欤?
一定之规则慕美名而忘实患,急近效而昧远图,事不问是非而径欲施行,法不权轻重而遽欲更革
岂知命令不谨焉能经久不变欤?
如此则虽有听言之名而反为多言所累,虽有善治意而终无致治之期。
明主独观万化之原,其必有以处此矣。
窃观更化以来言路广开下情无壅论事切直者罔不嘉纳上书狂悖者亦示优容
建政立事兴利除害戒饬官吏御札屡颁,勤恤民隐诏书荐下,百姓咸曰大哉王言一哉王心固宜政和万邦宁。
悠悠岁月成效杳然,岂道远难骤致、事大难速成耶?
推原其故,毋亦议论命令之间犹有所当审者乎?
且今之议论如何哉,意境土之可复则献恢拓之谋,一或少沮则谓和议之当讲;
老弱之无用则申拣汰之请,及至激变则复咎区处失宜
御教之议或谓可从或谓重费,履亩之议或谓可行或谓亟免。
若是之类,皆议论不一也。
度牒不应敷,何既敷而随免?
官券不必截,何既截而复造?
帑藏赤立,遽建督府,恐费用之难支;
谪籍未消,复颁除命,恐师言之未穆。
若此之类,皆命令不谨也。
诚使决以独见不惑群议,是者从之,非者违之,何至前后牴牾
作事谋始随时施宜可则因之,否则革之,何患施行不当
今日之弊,谋虽广而未能从众,闻虽多而未能择善,故议论不一而终难成事
务名而不务实,知利而未知害,故命令不谨而易至反汗
议论命令实相关系,议不主乎公则命之出也必不合乎公,论不当理则令之行也必有背于理,则议论者其命令之枢乎?
然持是枢者实在大臣
留屯之议,公卿议臣以为不可赵充国以为可,魏相能充国,而先零之强不战而服。
珠崖之叛,陈万年以为当击,贾捐之以为不当击,于定国捐之,而终汉之世绝无边患
此又大臣所宜加察。
虽然天下之事有经有权而又有机
机者所以制治于未乱、销患未形者也,一或不密则害成焉,其所系尤重也。
敌情叵测备禦当严,逆俦未馘而事变方亟,谋昼精审则转危而安,处置失宜则召衅稔祸,凡一奇之出,一计之昼,固不容周密也。
所图万分未获其一,而迹之布于天下已若泥中之斗兽,而况兵之多寡,财之有无战舰之未具,城壁或缺将帅不和远近传播纤悉靡遗
潜窥而阴伺者傥乘巇而投隙,其能无岌岌乎?
用兵之法,有之不可使人知,无之不可使人疑。
朝廷之上虽务安静,而道听涂说者多张皇惑众,傥以无为有,以虚为实岂不启疑贰而滋反侧乎?
苏轼有言:「智者图事,贵于无迹,故功已成而人不知」。
此切时之论也,惟陛下大臣亟图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