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君德人心劄子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三、《东涧集》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五
臣闻国于天地,必有与立,一曰君德,二曰人心
天下至大也,王业至重也,所赖凭藉扶持者固亦多术矣,而臣独以君德人心为先者,盖君德厚薄安危之兆,人心向背实理乱之基。
君德正则朝廷清明治功振起宽厚宏博之中,而隐然不可犯之势;
人心苟固则尊君亲上,如手足之捍头目,虽危疑缓急之秋亦无解散动摇之患。
先圣人不虑国势不强,惟虑己德之不修
虑外侮之难禦,惟虑人心未附
敌国外患,何世无之
虽虞朝之盛,犹有弗率之苗民
周治之隆,犹有不服崇国
然舜、文之心,曷尝以是为患哉?
文德之敷,民心之洽,既足以风动之休,则蠢兹有苗,何虑其不格
敬止之德,怀保之恩,足以格子来之众,则崇墉言言,亦因垒而自降矣。
汉唐之君虽非帝王比,然汉能以公恕统天下,而四百年之间举无二志
唐以仁厚人心,虽屡更变故皆不旋踵而定。
是知君德、人心乃国家元气,而长治久安未有不本诸此。
请复以国朝之事明之:恭惟艺祖立极,圣圣相承讲学行仁,求贤纳谏下情通而无壅蔽之患,公论伸而绝好恶之偏,其正君德有如此者
藩侯抚养,厌将臣之杀降,缓故纵之诛,重误入之辟,蠲河北之盐,宽陕西之税,其结民有如此者
是以朝廷尊安基业巩固,虽澶渊西夏之惊,智高、果庄之黠,皆随起随仆,卒晏然无患
是果何以得此哉?
以兵而言,则无大兵威以操制生人之命;
以刑而言,则无深责重罚禁遏奸宄之心,疑若委靡不振矣。
而二百年之间,主威国势隐如雷霆,固若磐石,亦惟君德明于上,人心固于下,足以奸邪之萌而杜祸乱之原也。
陛下纂承丕绪尊奉慈极亲近儒生开广言路听断访问未尝少懈出入起居罔有不钦,皆所以君德也。
大风之变,首议蠲免
洪水之灾,加倍赈恤
旌廉抑贪,敷宣德意
赦过宥罪,务行宽大
所以人心也。
是宜天地和应雨旸时若年谷顺成民生丰裕,将以建大政而兴太平,而疆埸之防犹关宸虑,然大明当天魑魅自伏。
圣德昭明贤才萃聚,岂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者乎?
人心爱戴中外和协,岂无贤于长城者为吾之捍禦乎?
裴度言于宪宗之朝,谓淮西荡定河北底宁,岂朝廷力能制其命,直以区处得宜,能服其心耳
今日之事茍区处得宜随机应变强本而弱支,则进退伸缩不如意,尚何外患之足虑哉!
虽然君德人心所以固国之本,而君德之修又所以人心之本。
人心不难固,而君德为易亏,茍德修于上有加而无已,则民戴于下无时而或释。
臣愿陛下法《乾》之健、体《恒》之久,不以躬行为已至而或怠于力行不以日新为已盛而益期于又新,则泽流而益深,仁增而益高,民之戴德永永无穷,将使外薄四海,无思不服国势增安,犹太山四维之矣。
不胜拳拳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