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补陀院记绍定二年正月 南宋 · 张虙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三、光绪《慈溪县志》卷四一
按《四明图经》,补陀教院在慈溪县东北二十里,置于唐大中六年,名大中观音院
宋治平二年,改赐「补陀」之额。
补陀洛迦,即梵语白花也。
父老传置院之始,时方病旱,忽有僧指地而言:「此中有水,取以致祷,雨可必得」。
如其言凿之,果得泓泉,先见灵鳗,又得梅木大士像。
迎以扣之,雨大通于是即其地为道场
惟院之中无一碑碣可考,独文书十馀纸,前后主者自相付受,若传衣然,罔敢失坠,而皆纷揉无统难于展阅
暇日,与之整比
院之傍又有庵焉。
今以文书五代本朝开国日者观之,其所关于院者有二:蒋训与其从实卖地入院龙德三年一约,宝大二年一约。
龙德则梁末之年,宝大吴越之号,同为一时
晋开运二年,有蒋从训者,曲讼其地,官为直之,此一事也。
显德五六年间,有僧继让称大中观音院住持陈词于县,言所以住持之由,此二事也。
若庵之始末,则又详焉。
天福十三年,实汉高祖追用晋号之日,僧道孜因檀越敬章为之创庵以居,初称海慧道场
以其筑于灵岩旧基,复称灵岩
庵立之后,在汉乾祐三年、四年,与周广顺三年显德之六年本朝建隆之二年谆谆乞免科役,官皆许之。
道孜主之十馀年,当建隆二年,付之行云、行雨主之。
又十馀年,至开宝七年,付之朋集。
朋集之后,庵与院相并矣。
或者谓即庵为院,非也。
院建于唐大中,庵建于汉天福相距九十六年,院先而庵后,无即庵为院之理。
盖院废之后,合而归于庵耳。
今院之东北隅号庵基,可验也。
天圣九年夏文惠之状,元祐元年夏允升之状,皆自言其祖舍地,往往指院为庵,殆不能深考之耳。
外是,文书不几,皆出于后来者。
或又疑庵建于灵岩古基,所谓灵岩安在
亦尝传之父老:古有灵岩寺一日雷电晦冥神怒震撼,钟沦于池,寺亦随坏。
后人欲探池取钟,仅见铣于土面穿池愈深,而钟愈不可得,遂已。
以此论之,始为灵岩灵岩改为海慧,复为灵岩,并为补陀一刹岿然常存,此非大士威神之力,而何能乎?
嗟乎
通法微妙含容如声,度垣不能为碍,岂容以像设求?
又岂容以世界论?
何有于寺,又何有于院,又何有于庵?
惟尔众生深心信解于是最胜庄严以为供养,有舍身珍宝以求哀悯,故必坐菩提道场,广作利益罄心皈依常愿瞻仰,而大慈大悲,无刹不现。
先是,有一道者徐了因誓愿修造大殿材木粗具,而莫能克。
住持师敬召募缔完。
洎文忠领众以来洒扫严整无垢无破,奉大士其中慧日照曜人天礼敬
补陀一刹自此日盛
文忠主是院今八年矣,饰新舍宇,创增僧堂用力最深。
盖其戒行坚硬,身率以正,事事能就绳墨
每以院无碑碣为嫌有请于余,因叙其委折,俾刻之以为山公案。
绍定己丑元正日记并书。
宗正寺少卿罗仲舒篆,住持僧文忠立石
按:天顺宁波郡志》卷九,成化四年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