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涪州教授陈嗣由墓志铭嘉定十一年十一月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一、《性善堂稿》卷一三
正年十六七时,闻南峰坚甫、巴岳陈嗣由游郡庠,皆以妙年明经,屡冠诸生声誉赫然,意甚慕之。
已而束书郡城,首求交于坚甫、嗣由。
坚甫、嗣由一见相好,如手足兄弟相与古文用力古学,而不为世俗之学。
坚甫少正一岁,嗣由少正二岁
坚甫治《春秋》,时嗣由治《易》,而正治周礼》。
嗣由曰:「吾于《易》亦颇窥见三圣门户,然吾世经周礼》,今若舍吾父之业而不修,则人其谓我何」?
于是复治《周礼》。
吾乡之为《周礼数十人其间老于经者亦多,正一无所畏而独畏嗣由也。
淳熙己酉,正荐于乡,坚甫荐于漕司,而嗣由偶失之。
其年秋正奏名外省,而坚甫偶失之。
其后坚甫、嗣由年益长,所学益该贯,其为文汪洋浩博,矫出流俗万万,而为吾乡有司者辄弃之不录,正每为之慨叹
嘉泰辛酉,嗣由始荐于乡,遂为外省第二人
嘉定癸酉坚甫亦为外省第二人,而嗣由已不及见之矣。
正每见坚甫,语及嗣由,正未尝不为出涕也。
嗣由讳用庚,嗣由其字也。
其先出于润州润州之祖仕于隋。
相传扬子江有神马,时出为苗害,润州之祖设方略获之,乘以赴阙,寻得罪二子,窜蜀,占籍巴川石磴
六世祖彦瑫以经学教授壁山,因徙家焉。
瑫生承祐,祐生文进
二子,次曰继习,是为嗣由之曾祖
大观间复居巴岳之下,生同超,是为嗣由之祖。
超生子震,是为嗣由之父。
嗣由英迈不群读书必求其指归然后发之论议
引笔千言不休粲然皆有条理,见者惊叹
其父亦曰:「吾家屡迁,兴陈氏者其此子乎!
吾当大吾门闾以俟之」。
先是旧居庳陋弗称,于是改作
嗣由年尚少,见其父期之远,益感激奋励,誓力学致身,以承其父之志,即大书于门以记云。
读书巴岳山中,山有全石一峰高出云际
四面望之,如人置香炉几案上者,名曰香炉峰
嗣由爱之,因自号香炉峰子
暇则益取濂溪太极》、《通书》及两程子、张遗书读之,沉思玩味,以穷究事物性命之原。
惟其涵养之久,停蓄之深,气刚而和,言直而婉,故自其成进士赴阙释褐,公卿大夫翕然推重
昌州教授以归,四方士子讲学者甚众,学舍不能容,则请于州,开贡院以馆之。
其食于官者两倍其旧,廪粟不足台府各捐公帑以助。
乾道间昌元士人杨甲为《六经图》,颇便观览好事者版行之遍天下,嗣由曰:「此乡先生之作,四方宜于取正,而吾学无其书可乎」?
搜访善本,重加校正,仍命工笔札、善图画者写之,刻之石以示学者
吴曦叛书至,嗣由独托疾不出,曰:「璘父子杀人,功小而报大,天厌其侈,将灭之矣」!
寻命赋题曰「蜀庄隋和何以加」,《春秋》题曰「盗窃宝玉大弓」,欲以忠义感动人心同官皆危之。
已而果有告其不称元年者,会逆党伏诛乃免。
尝上大帅杨公辅书,责其避贼不讨,又责其畏避形迹不能引拔天下之士。
杨公大喜,谓人曰:「是能攻吾之短者,他人莫能也」。
用举者升从政郎,再调涪州教授
或曰:「峡中士风寡陋奈何」?
嗣由笑曰:「异时伊川先生读《易》于此,谯侍讲从之;
尹侍讲避地于此,而冯贯道从之。
今吾得以访求老先生嘉言善行自勉焉,吾之幸也,夫何陋之有」!
既至升堂讲《易》,探赜索隐明天地阴消息盈虚之理,以见君子小人进退往来之机,士之自远来者复如昌州之盛焉。
知州事谢侯艮好善不倦,每闻其讲说,深用叹赏,举之曰「学有源流,行无瑕玷」,人谓此语惟嗣由可以当之无愧
尝摄郡倅,会岁旱,被台檄虑囚属邑,冒大暑往来涨江,感疾不起,实嘉定二年六月十九日也。
嗣由家素贫为人廉介恬淡不肯随世俯仰
急义饥渴不尽不已食客常满门,所得随手辄尽。
尝谓广田宅所以子孙,惟喜收书,书满家,囊无一钱
死之日无新衣以敛,客其丧于涪陵不能归,谢侯周之乃能归。
嗣由事后母有至孝之行,事有人之所甚难者,而嗣由所以之如卓行孝子之为,而未尝自言于人。
大帅吴公猎、泸帅李公寅仲、漕使费公戣皆深知之而称其难,李公尤所爱重,尝以顾问科荐之。
嗣由既没,而堂察之命始下,使嗣由寿考得以平生所学少见于用,其施设有过人者,悲夫
嗣由两娶张氏,皆邑人烨之女。
前室入门相继内外四丧,茹苦含辛送死养生不以累嗣由,乡人贤之。
七人、男曰孜、曰荐老,早卒;
曰应老,出为人后
曰悯。
女长适罗仲礼,次在室,季早夭
内外孙二人
嗣由天才既高,其为文探幽发微,斩落陈言,有追古作者之志。
其卒也,得古赋诗、书、简、启、序、记、跋、志、铭讲义杂著凡三十卷,为《炉峰集》,藏于家。
孜等将以十一年十一月丁酉并举前夫人之丧合葬于其乡震山之原,书来请铭。
正惟嗣由之父字君德经明行修乡里推为前辈,亦与正为忘年友,正尝过其家拜之。
今三十年,嗣由既不幸,其父亦已考终
正也偶后死,忍不为之铭?
铭曰:
呜呼嗣由,笃于典坟,自其少时超然不群
事亲以孝,斯可事君。
正少愚贱,于道也勤。
赖此良友,共兴斯文
天实夺之,不大显闻
彼其之子何为纷纷
慨念及此心焉如焚。
作此铭诗,永播清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