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东坡先生年谱序嘉定二年八月 南宋 · 施宿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二
东坡先生诗,有蜀人所注八家,行于世已久。
先君司谏病其缺略未究,遂因闲居,随事诠释,岁久成书。
然当亡恙时,未尝出以视人。
后二十馀年,宿佐郡会稽,始请待制陆公为之序。
而序文所载在蜀与石湖范公往复语,谓坡公旨趣未易尽观遽识,若有所谨重不敢者。
宿退而念先君于此书,用力既久,独不轻为人出,意或有近于陆公之说;
而先君末年所得未及笔之书者,亦尚多有,故止于今所传。
宿因陆公之说,拊卷流涕,欲有以广之而未暇。
自顷奉祠数年,旧蒙召,未几汰去,杜门无事,始得从容放意其间。
盖熙宁变法之初,当国者势倾天下,一时在廷,虽耆老大臣、累朝之旧,有不能与之力争,独先生立朝之日未久,数上书言其不便,几感悟主意。
而小人嫉之,摈使居外,至其忠诚愤郁不得发,始托于诗以规讽,大抵斥新法之不为民便、而小人之罔上者,盖凛凛也。
既谪黄冈,躬耕东坡之下,若将终焉。
遇其兴逸,绝江吊古,狎于鱼龙风涛之怪,放浪无涯涘,盖莫得以窥其际。
元祐来归,所挟益大,议论终不为苟同。
宣仁圣后察见神宗皇帝末年之意,亲加擢用,然周旋禁近,不过四年,迄以不容而去。
绍述事起,岭海万里,濒于九死,而皓首烟瘴,岿然独存,为时天人。
和陶之作,出骚入雅,深涉道德性命之境,落笔脱手,人争传诵,愈不可禁。
先生之出处进退,天也。
神宗皇帝知之而不及用,宣仁圣后用之而不能尽,与夫一时用事者能挤之死地而不能使之必死,能夺其官爵、困厄僇辱其身而不能使其言语文字不传于世,岂非天哉!
故宿因先君遗绪,及有感于陆公之说,反覆先生出处,考其所与酬答赓倡之人,言论风旨足以相发,与夫得之耆旧长老之传,有所援据,足裨隐轶者,各附见篇目之左;
而又采之国史以谱其年,取新法罢行之目,列于其上,而系以诗之先后,庶几观者知先生自始出仕,至于告老,无一念不惓惓国家,而此身不与。
读其诗,论其所遭之难,可以油然置怨而笃于君臣之大义矣。
虽然,宿之区区,岂以为有补于先生哉?
盖先君之志在焉,不敢使之泯没不见于世,如斯而已矣。
嘉定二年中秋日吴兴施宿书。
按:《东坡先生年谱》卷首,王水照据日本藏旧钞本整理本(载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