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伯澡再问仁之目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五、《北溪大全集》卷三六
问:晦庵说「克己复礼如何便唤做仁,疑是兼体用而言。
克去己私,以复于礼,纯是天理流行,则仁之体,极是亲切
虽是用在其中相离,然恐愈眩惑
若到真识后,自无所不通贯。
问「生之性兼包四者」。
生之性是就心之体言,义、礼、智都统其中
若无此生性,则义如何裁制
礼如何敬
如何别?
正犹元之贯亨、利、贞,无一刻少息,默验之自见
问:克己复礼为仁,乃统言心全德天理之公也。
今卓丈所传《仁说》则云「天下无一物不在涵育之中」,却就爱上说,似偏言之仁,如何
仁离爱字,不得所谓
爱之理,只就心之德上状出来,非于心之德之外,别有爱之理也。
问:傍恻隐上看,则仁意不差,然靠著则又迷其本。
恻隐,是爱之初萌便是从生性发来,于仁之意义亲切
只是在外不可偏靠著尔。
问:心生生不息,又与知意思相类,而仁是活底道理,又邻于谢氏「活底是仁」之说。
生生不息,是心体如此,然贯动静无间惟其生生所以能知觉。
然可以生之性言仁,而不可知觉言仁也。
仁是活底之理,谢氏所失只在活物不及理,便是释氏作用是性之说。
取譬直以桃仁杏仁为仁,与程子种生性之意大异。
其所活物者,又作弄太过,如有一个跳跃流动常在事物之间,欲见此为知仁主意
又专在于知见,而无操践履之功,其差之愈远矣。
问:谢氏所谓活,即知觉之谓。
据谢氏所谓活,所谓知觉,按程子顽痹不仁之说,亦相似,但主意却差。
把作一个恁地活,欲瞥然见之方得为仁,全流入异端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