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寤寐动静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二六、《北溪大全集》卷六、《宋元学案》卷六八
来教云:「寤寐者,心之动静也;
有思无思者,又动中动静也;
有梦无梦者,又静中动静也。
但寤阳而寐阴,寤清而寐浊,寤有主而寐无主,故寂然感通之妙,必于寤而言之」。
某思此,窃谓人生具有阴阳之气,神发于阳,魄根于阴。
也者,则丽阴阳而乘其气,无间动静,即神之所会,而为魄之主也。
昼则阴伏藏而阳用事阳主动,故神运魄随而为寤。
则阳伏藏而阴用事,阴主静,故魄定神蛰而为寐。
神之运,故虚灵知觉之体,显然呈露有苗裔之可寻,如一阳复后万核之有春意焉,此心之寂感所以为妙,而于寤也为有主。
神之蛰,故虚灵知觉之体,沉然潜隐,悄无踪迹,如纯坤月万核之生性不可窥其朕焉。
此心之寂感,所以不若寤之妙,而于寐也为无主
其中未尝泯,而有不可测者存,呼之则应,警之则觉,则是未尝无主未尝不妙也。
故自大分言之,寤阳而寐阴,而心之所以动静也细,而言之寤之有思者,又动中之动,而为阳之阳也。
无思者,又动中之静,而为阳之阴也。
寐之有梦者,又静中之动,而为阴之阳也。
无梦者又静中之静,而为阴之阴也。
又错而言之,则思之有善与恶者,又动中动之阳明阴浊也。
无思而善应与妄应者,又动中静阳明阴浊也。
梦之有正与邪者,又静中动之阳明阴浊也。
无梦而易觉与难觉者,又中静阳明阴浊也。
一动一静循环交错圣人众人则同,而所以阳明阴浊则异,圣人动静无不一于清明纯粹之主,而众人则虽同焉而不齐
然则人之学力所系于此,亦可以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