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郡斋后序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二五、《北溪大全集》卷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七四、光绪《漳州府志》卷四三、民国《福建通志》艺文四一
先生庚戌四月临漳,淳自罢省试归,五月抵家,而道途跋涉之苦,得病未能见也。
至十一月十八日冬至,始克拜席下
而居村食贫,又以训童拘绊不得日侍炉锤之侧。
明年先生忽以丧嫡子丐祠甚坚。
当路者又以经界一奏先生持之力,虽已报行,而终以不便己为病,幸其有是请也,即为允之。
四月二十五日午时,主管鸿庆宫、加秘阁修撰诰到。
二十六日早拜诰,州印付通判,即迁行衙
两日通判诸曹酌别二十九日方行
某送至同安县东之沈井铺而别,实五月二日也。
区区所录,姑以愚钝不敏私寓书绅请事意而已也,非敢为他人道也。
先生临漳首尾仅见一期
以南敝陋之俗,骤承道德正大之化,始虽有欣然慕,而亦有愕然疑哗然毁者。
半年后,人心肃然以定
僚属厉志节而不敢恣所欲,仕族奉绳检不敢干以私,胥徒易虑而不敢行奸豪猾敛踪不敢冒法
平时浮屠,为传经礼塔朝岳之会者,在在皆为之屏息
平时附鬼为妖,迎游于街衢抄掠闾巷者,亦皆相视歛戢,不敢辄举。
良家子女从空门者,各闭精庐,或复人道之常。
四境狗偷之民,亦望风奔遁,改复生业。
至是及期,正尔安习先生之化,而先生又行,是岂不可恨哉!
先生在此,其关于州乡大者不特正经界以兴民利,除盐钱以苏民瘼,盖又尝病贡院迫窄学校隘陋,而议为之更张
贡院则欲迁于东市兵官之居,已差尉司广轮其地,而度其规模拟容万人之坐,以为后来百年之计。
学校则以侍郎李侯大成殿与尊道堂,为不可改移,而东西两庑,则必开拓明爽之。
东欲毁贡院之冗屋,而尽贡院之址,悉以为东诸斋。
西欲移行衙于马棚所,而尽行衙之址,悉以为西诸斋。
其斋相枕,悉南面
每斋中间为厅,厅之左右各为四大窗,而各装截为四阁。
间厅之后,为炉亭炉亭左右为小庖及浴室与圊舍,其外则以崇墉包之。
后斋之面,则对前斋之墉,一如太学之制。
并拟秋月兴工,而自是不复及矣。
岂不为漳民大恨哉!
附记于此,以无忘先生之志而亦庶乎来者得以考焉。
庆元庚申十月一日,某谨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