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傅寺丞论学粮劄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二二、《北溪大全集》卷四六
某伏以判府寺丞下车首先笃意学校风化本原,以教与养不可偏废谦谦访及利病
因窃博采内外佥言参赞耆老公论,皆以本州学粮古来号为天下丰羡
大观政和间教养五百额,后减杀至二百员。
淳熙甲辰乙巳间,田教全年破供,无旬休节暇及堂试日,并皆造食,常绰然有馀。
及有学粮官后,一年二补,每补仅破一百日食,况又累政拨田入学,乃常告匮,至有今日之极。
其故何邪?
大抵始者非天雨鬼输而来,今又非冰融雪消而去,皆系乎其人。
若非监官耗蠹,则库子盗窃
催科吏之蔽欺,则输纳户之欠折
今惟先考府库失陷之弊,以清学粮所聚之地,则日下便可苏醒有济。
继又兼整理田亩失陷之弊,以丰学粮所出之原,则日后可以久远无坏。
画一开具于后,少裨采访之末。
幸赐台览
一、学粮不在学之弊。
本学仓库元皆在学,见有旧所存在。
癸酉诏通贡院引试黄推官桂搬出钱粮权寄军资库,试后,因循不复搬回。
然在军资库,与学隔越,易生情弊。
汤推官政内尝尔,士子有请搬回,在学未及一年,复为胥辈转移,而之军资库
莫若仍旧在学,此乃十目之地,庶几诸弊不生。
一、库兼管他库之弊。
学粮今在军资库内,与岁计一库,与增盐库相接联,见是吴深一名充三库子
军人或借请岁计钱,吴深常将学粮钱代支;
及或用盐钱,又将学粮钱借拨。
擅于移易如此所以渗漏消折
今若移学粮在学,则免与诸库混杂
差吏一名专掌,而无兼他库事,则可杜移易借拨之弊矣。
一、催科不严之弊。
村民佃租为数不多,其欠亦少,惟在城抱佃之人,自五缗十缗,至三四十缗者,或以假儒,或以势族,或正官户,或宗室伪名多方,计嘱司吏
今年秋收已毕,却迁延不输至明年新租之起,尚纳未尽,新租既起催,则旧欠不复督。
更拖一二年,便望赦恩蠲放矣。
学粮所由欠折
今革其弊,所为催科之限,须如州司纳子㪷钱,责之正额典贴一年拘催一年,以取足了当不许过期拖欠
有赏有罚。
如此,则承行无不效力,而欠户难隐蔽矣。
一、学粮典贴盗用之弊。
本学催租只差斋仆,盖惩吏卒下乡之扰也。
用之既久,弊所由生。
村民居远,或以租钱斋仆斋仆不为输纳,典司吏通同使用,遂免点检
违限书吏往往兜揽在脚盗用
监官稍缓比校期会,则积欠愈多。
设若监官令典贴刬出欠户,彼既尝用过佃户之钱,却将欠户姓名隐匿
远乡村民但知有斋仆司吏手写领榜为凭,而刬欠又不及之。
在城抱佃之人,每月以钱赂司吏,名曰帐脚,覆护不催。
或以一半租钱私付司吏,遂不复责之全纳。
此皆监官无比校,而程限不严之故。
今革其弊,须逐年全录佃户姓名,作三册子,其一监官所,其一学官所,其一在学。
严程比校,如有懒催不登数者,监官或不纠,则学官当径申州
如此,则催科一一分明,可无漏落倖免者矣。
一、纳米之弊。
本学输纳,被佃户作弊,米变为谷,谷变为钱,大斗变为小斗百足变为百省,其来已久。
向者白米之纳,仓廒盈溢陈陈相因
近来过年纳二百馀石,仅可以周一补造饭
继后一补,则官库支钱就米铺籴,钱既不时给,铺户临时恶湿之米。
盖由纳米之日,㪷子与典贴裹足太重一石至费六百文,佃户苦之,遂计嘱减落米数,祗作钱纳。
如游洋一庄租米白米,米又精良去年汤推官临替,却计会纳钱,是致学粮米数又须减少
外有合纳本色之户,多迁延不纳,至来春却图折价
折价既行,又不铺钱,此皆在城抱佃之人,百端计嘱司吏通同作弊,遂至学厨一旬有三五日不造食
今革其弊、须覈实一年合用若干米,取元纳米精良处,籍定其数,俾永输本色
减轻裹足,立为定制,而严禁胥徒之横取。
然后人户乐输,而年间可以足用矣。
一、库子受纳之弊。
旧学受纳监官一到库印与职事收,每日有人户纳钱到库,库子收讫,即批上都历,职事遂将库状就都历上合同打到库印,付人户去。
人户取钞时,将库状比都历上合同,方给钞与之。
此更无可容弊处。
后来库子为见其中无所取,乃转移监官,毁职事印,只给一印库子自打库状,从此遂无稽考
如有一日或十户钞到,皆是自印库状付佃户去,其实只将五户纳入附都历,而馀五户作小草簿私记姓名,为盗用计。
官司无从而知,但云门下抄附,纳钱有总历,皆本人自抄附,已有登带
然鼓门抄附所纳佃户姓名、钱数,不曾学粮官,学粮官亦不曾门头取会一日有若干人钱数,是致库子公然盗用一半不入都历,谁敢诘其端由
此观之库子私记小簿,最是作弊要处藏之甚秘。
去年春库子杨茂陈起一年首尾盗用数百缗,或下狱,或逃窜,皆以私领佃户不入历之故,亦狱司不测打开私匮,攫取私记小簿鞫之,乃获知其状情,然其钱竟无复追补
今若移库在学,并依旧职事,于受纳时亲就都打到库印,则此等盗用诸弊,无容作矣。
一、库口桩钱之弊。
纳钱权桩库口,至晚监官须入收藏,或请职监收
今多阅日不曾搬入收藏吏人垂涎无不潜移盗用
则是官司以钱付盗手,而非盗者之盗用官钱也。
一、驱磨且从近年
主学前后亦多,美恶不常
甲子年间,在黄判官景渊手,多有计校减下租数,然未到无支梧处。
至癸酉甲戌间,在敖教政内,俸钱依旧例,定于本月初六日支,食钱定于旬日给,岁暮又预出来两月与人,为岁节之用,亦未闻以匮告。
丙子后,入汤推官政,便支遣不行,或春季钱至而后支,或秋季次年而后给。
缘是汤推官不了胥辈多作奸弊不曾知觉,且时受其蕉布吉布厚贡,每以十疋为束,因遂钳口无复检点矣。
岂知蕉布吉布等物,即是学粮钱换名邪?
至任满之末,有人户钱被吏人领去,在己以百贯为率,而不到库者,有欠在人户分上,只厚赂吏人庇盖,而不复纳者。
叶检院学粮欠阙不与批书,责其填补未几权要之书至,复与批书去
新官交印,乃曰:前事不理
于是诸作老奸巨猾网漏矣。
幸遇天开日明,若未能从远驱磨,且近从汤推政丙子年以来,委清明驱磨出纳之数。
年间所纳若干所出若干,一一严核其实,则诸般渗漏侵盗情弊,皆瞭然不能逃矣。
一、主学粮时择清明官,不可拘在一司
学粮专在一司掌管,则官无常人
公清者,有不公清者,有明晓者,有不明晓者。
幸而公清明晓者,则才有乐育之喜,士无不饱之嗟。
不幸所遇非人,则其中奸弊纷拿胶轕,惟随时选择曹职中清明者主之。
至或满去,则又听学中公论推荐曹职中清明者代之,而不拘定在一司
此穷则变,变则通之常道
如是,则管学粮得人,而士子常沽国家教养实惠矣。
一、教官钱粮通知出入之数。
学粮收支出入,固当责之监官
稽考参验权当在学官
学粮官主钱粮,而教官只知教导,各不相通,财则已匮而教官增额太滥,钱当给而学粮官反以窘乏为辞。
前此教官亦尝检点学粮,同签押似乎通融,而权实不在教官
汤推官禀白州郡,复不令教官检点,而钱粮官始专其权以自恣矣。
一、学粮典贴库子须择人充。
旧来典贴库子,皆都副吏保明选差正额手分贴司谨畏有家地底保人充。
后来所差不择多用会子数百求之,缘其中可以作弊大有所获之故。
老奸巨猾一入其中肆行盗用无所顾忌
寒士莫敢谁何,必欲选差,宜从旧例
一、虚学粮之弊。
未有钱粮官,差龙溪县受纳,有茶汤钱;
旧置武生员,以兵官教导,有教导钱。
尉司无与受纳,而供茶汤钱者如故武生员废已久,而供兵官教导钱者犹昔。
何为乎?
右,关府库失陷条件,大槩其间情弊颇多,未能悉知
更在委清明官以类推究,先且从汤推官三年驱磨出内之数,复移库置学中,择谨畏人吏专掌然后即诸宿弊一并洗清之,则府库失陷者,可以立振矣。
一、学田图籍青册可按为准。
学田元租,有大观年间图籍,传之既久,颇有遗亡,不具在
淳熙戊申间,黄推官主学粮,注意覈实为久远计
申州重造图籍,每庄保田,各差职事一员,副以官牙一名书吏一名画匠一名前去地头打量步亩,图画田段,纽定租数,类为簿籍,名曰青册
公平明允可按以为准。
一正本藏学粮司,一副本寄军资库
黄推官满去,诸奸弊即复旋生。
今已三十馀年,田租数数更变未委青册无恙与否
恐有恶其害己,而去其籍者,今宜速契勘青册俨然变动,必按其图以覈今见在之田,按其数以覈今见在之租。
凡今不如旧者,皆可从而整理矣。
如其无足凭,则重差人造图帐,亦不容废。
一、累政拨田添学粮
郡守自傅枢、傅侍郎俞监簿庄侍郎赵寺丞诸公,屡拨废院田,添助学粮,或二百斛,或三百斛,又在青册租数之外
具载碑记分明
年间用度,宜有宽羡。
而乃日甚焦熬,何也?
此等田,若例遭作弊暧昧,则方近耳目,未至无稽考处。
不可不定数青册子为传远计
一、田租减落之弊。
本州学粮,元号万馀。
今年间所入,仅止七八千而已
盖缘三十年来,累被奸猾佃户计嘱司吏,于钱粮官临替之日,假作抛荒逃亡诡名入状,计较减落田租承佃依旧只是元佃本人,然租簿所批附减落之数,不过只是司吏自注有何勘会凭据
有何经官印押
大抵都是作弊莽卤所以大至失陷
今欲一一整理,须先多散榜诸庄保内,许人告首隐没之数者,与赏佃;
自首其元数者,亦与元佃。
及趁春工未动,许人增租改佃,务以青册元业为率
学粮庶乎复旧矣。
一、田租瞒减之證。
涌口庄,元系庄氏捐百斛租田,以助学粮具载学碑。
始者每壹桶㪷纳钱一百五十足,中间将贰桶㪷,析为三官㪷,纳钱三伯足。
有旧钞可凭。
后来佃户谦之、蔡恭叔、林容等计较,将每㪷壹伯足作七十价输纳
今元佃见在无恙,而租钱乃至三变
其间亦有人户分佃,如陈高黄进者,目今尚每㪷作壹伯足纳官,比郝谦之等瞒官颇多岂有一项租田,却有两价?
按库钞相校,为弊灼然
上项本末,庄氏子弟备知端的
其他庄田情弊,亦多类此
举此一端,则他田情弊可以类推
一、学田有偷卖者。
村民有世佃学田上世祖父立阄书,遗后人,载所佃学田,与诸子分佃,至再易世。
后又再至分佃阄书,而不声说学田
易数世后,子孙不复知其由,以为祖父产业,遂立赤契,与人交关,而无可奈何矣。
明皇庄是也
一、学田有偷占者
学田一段在城东之七里,曰赤岭图记分明,而无有的知疆界所在
职事出地头访之,居民皆曰:无之
又以图记细考,而物色之,乃觉其为武断乡村者所盗据居民畏惮而不敢言
此段竟亦无如之何
一、学田有偷入帐请买者。
学官庄田三洲,年科占稳谷一千五百斛,其中大者北洲,该纳九百六十斛;
次二洲共五百四十斛。
今北为洪水流崩,未有拄应。
淳熙间赵师洽舍田入学,其田下沿生泥淤,学中岁收莴草钱一百九十一贯,殆未足裨补北洲所崩地位
近缘谢念二、念九,盗刈莴草,断罪挟怨欺罔颜知县宅,唆令干人计较入帐请买。
颜宰最是洁白之官一时村人所误,纳钱请买,岂有本学沿生泥白,而可以入帐请买乎?
近又计较廷秀诡名增三百石租掺佃。
彼官洲佃户父祖世居在彼,或有海涛冲突随即补治,久而输纳无欠,岂应为谢念三计诡名掺佃乎?
右关田亩失陷条件大概其情弊颇多,未能悉知,亦在委清明官,以类推究
府库既有伦序之后,必又相继青册予田图租数,从根本整理
明白易见者,先与之正定经界
暧昧知者,徐为之爬梳
条绪务要知青册子元业,则田亩失陷者,可以复还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