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寺丞师复 其一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一二、《北溪大全集》卷二三
某去载在都城,为朝士相留讲贯区区都城之久,颇觉两浙年来象山之学甚旺。
由其门人有杨、袁贵显,据要津唱之,不读书,不穷理,专做打坐工夫,求形体运动知觉者,以为妙诀
大抵全用禅家宗旨而外却又假托圣人之言,牵就释意,以文盖之,实与殊宗,与周、程立敌。
慈湖才见伊川语,便怒形于色朋徒至私尊号其祖师以为真有得孔子千载不传正统,每昌言不少怍。
士夫晚学见不破,多为风靡,而严陵有詹、喻辈护法,此法尤炽,后生有志者多落在其中
其或读书,却读《语孟精义》而不肯读文公《集注》,读《中庸集解》而不肯读文公《章句》、《或问》,读《河南遗书》而不肯读《近思录》,读周子《通书》而不肯读《太极图》,而《通书》只读白本不肯读文公解本。
平时类亦以道学标榜,时官里俗多所推重
前后一人看得破,自某到都来相访,议论绝不相入
凡朝夕所与讲磨只是在学习业诸生,虽识趣凡陋,而志向未杂。
圣门要义,每极口为之明白剖析
旬日后,大小生徒,多所感发歆慕以为平生所未闻。
邦人至是,始释然邪正二路之由分,而异端曲学赃證暴露,使儒容墨行盗名一方者,不复得以遁其情。
亦接得后进三四辈,专心一志,为可望有以郑侯拳拳嘱望之,亦自惬以不枉如南康濂溪晦翁二儒宦游之邦,流风遗躅俨然如在
豪隽紫阳门者,亦多然。
地邻江西,则象山风声气习,亦无不熏染簪绅韦布之间。
吾徒者,时或有出入焉,真是真非,无复能辨
天理人欲,恐或混为一区
发扬先儒道德之化,主盟斯文,使邦人风动响应粹然一于圣门实学之趋,而绝无复有诐淫邪遁之流者,非吾贤使君,其谁归?
下车先务,深所加意,而英才美质,有依赖焉。
不审白鹿中人物,竟如何
真笃不杂可取者否?
又闻前政遭论,以聚敛之故,则阎闾不无赤立之忧,仁人君子至此必将为之动心哀痛焉。
于斯时也,极力抚摩,朝夕正不容缓。
况今之世,横敛毒赋,隐为民病,如久年锢疾赤子不能言,有司不敢言者在在有之。
仁者能勇于为民除去,而不容其或留。
州闾之间,所同病者,最是强梗奸慝之民,专饰虚健讼,以挠吾善良
惟义者为能深察情状,而痛为之惩艾
长年善闭自讼斋,使之无复逞其爪牙庶乎民有安生乐业之望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