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金溪县改建儒学嘉定二年十二月 南宋 · 王衡仲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七
儒者之道盛于唐虞三代,而唐虞三代大治
废于战国秦,而战国大乱
略举于汉唐,而汉唐在后世为中治。
载观历代一治一乱之分,皆本于此而已
是故乾坤不可得而毁,纲常不可得而紊,诗书礼乐不可得而忘,此其为儒者之道也。
天下国家者,能一日而外于是乎
夫子百世之师,集儒道大成
国朝龙兴,诏郡县立学以崇教化而上下之好恶一定不惑
金溪县学在南门之外一里绍兴丁丑再徙于社稷之南,背郭而势倾,宅幽而位左,非示民之宜。
嘉定己巳,邑之士合谋迁焉,得中邑面阳之地,丛阜焉依高明爽垲众峰回环,靡有遗阙
隍尖卓笔东西相望,拥雉三山鼎峙前陈,若画品字。
源曰符竹良田千顷,函于其中
泉曰跃马发于外山之内、三山之外春夏瀑流水石抵触,即而视之名不虚得
关曰翠云,于方为巽,两山中分,间仅容流,朝宗百折,略朱雀之咮而右。
相其阴阳,无一不合敬恭厥事。
八月甲子鸠工天相斯文人和时利堂殿门庑以次而举,抟埴设色,旋亦告备。
十有二月甲子释菜礼文翼如士气滋振,将使人知有学,即知有吾夫子之道。
里选秀民,家选其良子,当有乐从事于斯,而能推明先王之教之大端者。
宣教郎、知抚州金溪县主管劝农公事王衡仲记。
按:道光金溪县志》卷五四,道光三年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