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径山蒙庵佛智禅师塔铭嘉定二年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一、《后乐集》卷一八
庆元丁巳夏径山寺住持,有旨以命僧元聪
后数年,寺烬于火。
二年元聪新之,视旧观有加焉。
寺既复,元聪引去上复住持命之,且为御书寺额及「蒙庵」二字赐之,仍赐号曰「佛智禅师」。
嘉定己巳十一月十一日元聪示若有疾,以偈入奏,其略曰:「沤灭本来同,尽在吾皇大海中」,及有「愿延睿算」等语。
越四日元聪逝去。
事闻,上特降赠金。
以是年某月某日某辰入塔于蒙庵之原。
某时伏在林野耳剽是事,窃深敬叹。
主上待遇臣子恩全始终,其施于元聪者犹若此
元聪寂灭为学,至其垂殁,必以祝圣人寿为言于以君臣之典穷天地而不可泯者如此
私记之,未能也。
未几,其徒状师行求塔铭于某,乃以所闻识其首而后次序之曰:师姓朱,名元聪字蒙叟,福之长乐人
母房氏,以庆寿恩封孺人
师少颖慧,习儒,年十九,始去儒入释
初从龟峰僧璘游,璘殁,则从晦庵光学
陈公康伯一日龟峰,见师于优婆塞中,小异捐金俾之买僧牒
师既落发,乃白晦庵曰:「元身了而心未了,望和尚免以事役」。
晦庵笑曰:「佛法寻常行履处,何惧事夺耶?
今限汝一月,心如不了,即有决罚」。
师归僧堂,书晦庵语于窗纸,胁不至席者半月几至欲狂。
晦庵日使视之,忽闻其有啜泣声,亟呼之前曰:「哑坏了汝」。
师对曰:「昨日闻父讣,不克归,学佛无成,恐两下俱失,故泣」。
晦庵连掴师三掌,师顿有所悟,冲口呈颂:「了了了,彻底了,无端赤脚东西走。
踏破晴空一轮,八万四千门洞晓」。
晦庵曰:「且放汝三十棒」。
师云:「元放和尚三十棒」。
自此机锋浚发,境彻理融,乃辞晦庵,往诸方勘辩。
晦庵住法石,师随之为侍者
晦庵临终,以行雪堂付法衣付师,书示众曰:「再来毒种元聪叵耐吾宗灭汝。
边也法衣一条分付,听子时涂毒鼓」。
师拜而受之,丛林遂有「毒种」之号。
晦庵既终,泉守周公葵首请师住清化
师以晦庵常戒其「年未及四十不得出世」辞之,即日晦庵归葬龟峰
过福乾元,时木庵道永方峭立崖岸,师径造其室木庵云:「莫即是侍者否」?
称名
木庵曰:「此事非聪明能办」。
师云:「通身是口吐不出」。
木庵云:「中毒了也」。
师云:「莫掩彩」。
木庵曰:「须知此事不在方策上,不在口皮边」。
师云:「毕竟什么处」?
木庵曰:「铁蒺藜当面掷」。
师云:「大好不在口皮边」。
木庵肯之。
其深禅密句多此类,有语录传于世。
师既葬晦庵,即往见密庵咸杰于焉巨,见且庵守仁长芦,又见瞎堂慧远灵隐,见水庵宗一于净慈,又见谁庵宗演高亭佛照德光于光孝,复庵可宗保安,以證其所得。
密庵径山,师为第一座,由是名益起,四方衲子皆宗之。
钱公佃将漕江西,首请师住隆兴光孝,师辞之。
张公子颜江西帅,又欲以光孝处师。
知其不可屈,乃贻书密庵,俾勉其
师遂自光孝开堂,为晦庵嗣。
至是师年四十矣。
未几,饶之荐福、抚之漕山、洪宝峰争欲迎致师,师皆不赴
江东帅留公正转运尤公袤、丘公崇前后三请师住云居,师亦三辞之。
一日宪使赵公晔俾南康钱公闻诗作民家请说法,道过庐山,遂遮留师于云居
一住九年百废具举钳锤益密,炉鞴愈高。
赵公汝愚当涂,以隐静招师。
忻然从之,外户为之屦满。
未几平江承天、常之华藏、真之长芦同日转使至,师曰:「吾缘法长芦雪峰径山」。
遂往长芦
已而雪峰虚席福建詹公体仁会诸禅探筹,一探而得师名,遂以闻于朝。
师欲因之省母,亦不辞承命,遂住雪峰三年
雪峰径山,凡坐十四,因回禄之变,筑屋甚广,事见楼公钥所为记。
又倾橐益田,足以安众
持身精勤接物弘大生机硬语直指人心
禅徒之奔径山,遂不减大慧盛时
至于五缘俱契,诸福具全,又若默有所助云。
临终,既奏遗偈,又贻书别常所往来者。
弟子环绕求语,师皆随根器授之。
最后辞大众曰:「来未尝来,去未尝去。
七十四年,月印寒渚」。
遂掷笔趺化,人以为一后身。
僧腊七十四,度比丘二百馀人
嗣法谦、元诏、可达、南悟、端辈,凡五十馀人它日必有闻于世者。
师灭之夕,大风拔林,瘗骨之日,久雨顿霁。
是夜塔现祥光空中出金磬声
初,范公成大师厚
至范公欲得师承天,则师曰:「愿从杖屦不愿承天也」。
范公每谓师墨名儒行,故余因范公知师甚详,及观师之终始一念君师父母者,则范公之言信矣。
然独于闻父之丧,当荒迷之中,反有所悟入,则佛者伟之儒者疑之,岂亦所谓生于忧患者欤。
铭曰:
人生而善,有万惟均。
能尽此性,拔夷冠伦
在吾为,在佛为觉。
理本不殊,殊以其学。
蒙庵之觉,匪觉伊仁
君师父母,仁之本根
末法波流,纷孥口舌
孰知此事,初无异说
龙门雪堂为法栋梁
灯翳而吐,由师乃
孰振径山
孰扶佛智
我撮其实天子之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