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朱先生叙述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克斋集》卷七
先生气质刚毅进道勇决涵泳充养纯熟深固
文蔚窃窥之,虽夙兴夜寐终日应接条理精明未尝厌弃事物之意。
虽曰禀赋之异,实亦繇学力之充也。
成就后进己任登门之士甚众,稍有意趣,百端诱掖惟恐不至,各随所长,以成德达材庶几善类寖多,斯道有托。
尝以江西宪趋朝道经上饶文蔚侍行止宿驿舍
士人怀书贽,抵暮求见已而自悟非进谒之时,逡巡退去
先生自外(时自早报谒,入夜方归。)望见其人,即车中呼典谒者,令与上谒,其人遂得见投书
洎其辞去室中已烛矣,先生庑下明处其书,其急于后进之意如此
先生天下之正,其间不能趋向背驰者,或以私意妄生诋毁,至其心平气定,则莫不愧屈,以当代宗师归之。
是虽秉彝之固,然亦理义足以服人也。
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是以进退辞受之间,一处义理之正。
理所当然,虽圣人所行,不为苟异
理所不然,虽举世趋之,不为苟同
见其异者,徒议其激;
见其同者,或疑其苟。
先生所为众人不识也。
先生圣人之学,真有所得
不知圣人之言,无以圣人之心;
不知圣人之心,无以圣人之道。
故于六经诸书,句句而求,字字而考,留心之久,玩索之深,不知年数于兹
融释脱落,有所默契
见于训释诸经,则提纲挈领,以会于一原缕析毫分,而各当其分。
先儒所以开端启秘而未及究竟者,至此无馀蕴矣。
是以于《易》则阴阳妙契于伏画卦之初;
于《诗》则去小序之乱经,而得诗吟咏情性之意;
于《中庸》之书,大要学者体要处正而不偏于事物之分,处之各得其当。
体用兼该精粗一贯,真得子思心传之妙。
指示学者功用,于戒惧谨独二者,则尤为精约也。
教人,则欲其于六经诸书无所不读,古今事变无所不讲,天文、地理礼乐刑政鬼神变化无所不通
谓始虽即此以为学,终不离此以为道,大惧学者屏弃事物驰心空妙,入于异端之域而不自知
于戏先生意可谓勤矣!
可谓至矣!
学者期无负于先生可矣!
文蔚虽获侍教不能窥道德之大全学问体要
先生尝语文蔚:「某今都无说处」。
先生独到者,举世不足以知之乎?
有如先生者作,有以知之矣。
文蔚所见,如饮河之鼠,何足形容高明之万一。
然亦不敢浅陋之固而自隐纂辑见闻,姑俟采择庶几微尘之于泰山云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