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游山记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克斋集》卷一○
嘉定己巳秋九月傅岩叟拉予与周伯辉践傅岩之约。
癸巳岩叟、伯辉发铅山东洋,予自水北往会于千田原归福庵,因止宿焉。
庵则岩叟先茔山水环合秀润迫人
裴徊顾望日薄暮矣。
举酒数酌。
青灯夜话久之,各就枕
五更睡觉,闻小雨敲叶声,纤以俗语,知必无霖潦以阻吾三人游兴
明发小霁,登笋舆,度崧岭,则乍明乍晦,如二三月时
至冢顶小盘礴,赋诗饮酒以自壮。
下岭十里所,小原午炊,命杖屦,欲览山川之胜,则雨(缺)作矣。
登车五里至于竹林隐居具鸡,话畴昔深夜不寐
乙未朝雨不止,且骤。
二人者,趋傅岩之意甚急予以诗留之,岩叟和答,复有诗惠赠
日且午,豁然开霁
饭仆不及二人命驾不可遏矣,予遂趋而从之。
北岸桥,过黄沙辛稼轩书堂感物怀人凝然以悲。
入隐将峡,峡长三里许两山奔迫相抱凡数曲小溪介其中因山之势以流,亦清驶环带
峡尽,行山蹊数里,皆樵牧之径。
佛母岭下清池秀石,已有可玩。
伯辉谓傅岩苗脉,理或然也。
度岭,自野鸭塘而右,趋傅坞,前望有亭,列于山椒,即傅岩绝顶
三人者,舍车策杖,循山涧以出。
涧之侧,古木盘屈萝蔓延,怪石隐见不可名状
涧或流石底,或穿石腹,姿态横生,殊可玩。
自山之阴,绕山之阳,而一窦涓涓不绝,即其源。
岩踞山阳左麓,其口可容坐十馀人,内渐狭。
峡口入数步间,有井焉,其深莫测
自井而往暗昧不辨人物,尝有持炬入者,以不穷极而返。
出岩,自右登山往往怪石,或洼然而下,或隆然而高,或洞然而空,或窅然而深,或群然而齐,或特然而孤。
峡可通身,崖可侧足
若窒而通,如往而复,不得其径,游者辄迷向背
时有古桂树丛生其间有若种而实非人力。
至山之巅,所谓群玉堂者,最其佳处
一峰巍然独高,群峰环列两傍有如天造地设,因觞酒罗豆以领略之。
夜宿岩前之乐轩,岩叟玩之不足,命烛至石上桂影蒙笼,群峰错落清绝可赏。
丙申,将下山,又登高胜处
举酒早炊罢,出傅岩,道报恩寺,前不果入。
行数里,至袅桥,溯流直上东坑众山高锁,如封闭然。
锁外奇峰拔出,最阴阳家所爱。
十里,饭龙华寺
读予儿时题诗,既赧然而愧,又感焉以伤。
前迈登高洲岭,出三胆原。
高州假榻伯辉之竹轩,谒傅岩主人德量
德量是夕同饮伯辉家,语笑谐谑,如平生驩。
丁酉朝将出高州德量折简招饭,辞不获已而留。
是日早雨午霁,伯辉诚卿子侄同访其兄升之,遂往葛山先陇,葬已三百年矣。
形势蟠踞数里,山川秀濯面对一峰端然云峰外。
潭山云汉,偶雾雨,不可见
前辈言地理之胜者推先焉。
往时太傅正识诸公其所孕,而周族至今繁衍不替,意者所自云。
晚归饮德量家,各尽醉
再宿伯辉馆。
戊戌登高洲,晨炊慈誓院。
出慈誓,行十里许,皆深林中,襟山带溪,时有佳处
道多论情话旧吟咏所不暇。
度溪,登石龟岭
岭下溪名大奥,两山如来水去而复,彷佛武夷气象
水面处石峭立,其下汇为寒潭
潭中石可坐数人,予三人坐其上,各举酒一杯岩叟赋诗,予与伯辉皆和,而予亦自赋焉。
自此泛溪,抵予竹林所居岸下无十里,予深有结庐之兴。
过峡至白水,憩于石壁道者庵,因饭焉。
庵僧出纸笔,督诗甚亟,聊以数语戏之。
初欲自石壁岩取百丈际观瀑水或谓秋冬水涸或谓险不可进,遂罢兴。
游西坞,登山,宿章法院。
岩叟旧游作诗问讯,旧题无恙,谓三十年有奇矣。
同游存殁者半,为之叹息
寺僧汤饼留连夜话,甚款。
己亥,自章法过洪都观,山行七八里,登高怀远,间见于赋咏
凡再踰岭,渐入山谷间,望林麓楼观丹碧,即观之所在
溪带其前,人烟数家牛、羊鸡、犬、桑、麻竹、树自为乾坤,盖去平地十里,读惠主簿之诗可知也。
时前重阳一日芙蓉烂开道流出酒对花,兴甚不恶
酒行既止,人复酌一巨觥
岩叟与伯辉下岭,西归铅山,予复登山东归上饶
灵泉路,则鸟道仅能容足。
山势腾踊水多自高泻下,路旁涧中率多怪石出没,各献状可观
予又为赋诗,惜岩叟、伯辉未之见。
癸巳己亥,凡七日,所历凡三百里,有所感触时见于诗,虽应口而成,不能尽工,亦足以一时所见与其所怀,览者取意焉。
大抵事无巨细遇合诚不偶然
癸巳之朝,岩叟、伯辉约予晚会于千田庵,或先或后,亦未定
及予至扬航渡,甫登舟,则二人忽已在津头矣。
同舟而济三人相顾而笑,谓初不期至此
后连在道止宿人家僧舍则雨,而登览游玩必霁,遂得以从容尽兴
然则是游,虽欲已有不容自已者。
十月乙丑陈文蔚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