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克斋集》卷八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
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夫待文王而后兴,何以凡民
盖天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秉彝之性,无智愚贤不肖莫不圣人同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文王圣人也,虽汤犹曰反之若乃文王,则性与天合。
文王作而在上,则能以其所同然者,感发斯民同然
是以当时之人,中林武夫,犹知好德,江汉游女,无思犯礼,是皆有所待而兴者也。
然谓之凡民,则以其气质昏隔,待圣人感发而后兴起
若乃豪杰之士,则资禀清明良心善性自然昭著
其好德也如好好色,其恶恶也如恶恶臭,无所勉慕,不待文王而自能兴起
超群出众,非凡人可以同日而语,非豪杰之士而何
吾侪生遇明王,运逢真主崇尚正学褒表儒先,将以一新士气,可不知所以兴起自处凡民之后乎?
又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贵,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盖天下有贵贱,有善恶凡人莫不欲贵而恶贱,乃不知好善恶恶
是以平居暇日惟思贵人不思为善人。
未能读书为文,便萌欲贵之心,不知天之与我者,自有至贵之实。
孟子所谓天爵者,是舍其在我之至贵,而思在外不足贵,是惑也。
在外者曷谓不足贵?
盖所贵者外物也,非我良贵也,一时得之,若足以妻子而耀乡里
予夺在人,终朝三褫,则昔之荣者今辱矣,昔之贵者今贱矣,此所谓赵孟能贵能贱者也。
岂若在我之贵,道德自足尊高令闻自足黼藻,在人不能予夺,在我无所增损,此所谓至贵也。
今之为士者,往往昧此而驰骛其外,然徒自驰骛未必得贵而反取贱焉。
可谓不知义命冥迷颠错而终此身者也,可不哀哉
又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得也,求在外者也」。
夫求在我者,即是良贵
在外者,即是外荣
然在我者,天之所予,无圣愚之间,患人不求之耳。
自求则自得,自舍则自失,初不系于人也。
在外者,则富贵贫贱,分皆前定
求之虽有道,而得之有命
可求不可得也
今之为士者,不知有命,谓富贵利达,求之必可得,卒之求者纷纷,而得者几何人哉?
孟子无益于得,岂欺我者!
目前事实验之,瞭然可见不待告语自可知也。
凡此三者,虽异章各出,而实相表里
豪杰之士,器识高明,视一世所贵不足以为贵,人之欲贵者,固不足论。
于此者,知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虽未忘欲求之心,而无必得之念。
下焉则终身冥迷得失之途,死而后已分内之事初无补于丝毫
孟子告人可谓深切著明,能深体而详察之者一何鲜哉?
诸君有事进取之学,未暇义理精微,姑掇此三者为诸君言之,必先审乎此而定其志乡,则进于此者,将与诸君共讲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