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双溪书院揭示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克斋集》卷七
文蔚闻之,为学之道,无如放心讲明义理
端庄专一整齐严肃所以放心
亲师取友切磋琢磨所以讲明义理
苟身居一室之内,心驰万里之外,虽日亲方册口诵圣言,亦欺人耳,于己实何益哉?
朋友相聚识性昏明固有不同
虽曰不同其间岂无一得
讲明义理互出己见,终有一个是底。
既曰是,虽圣贤复生,亦不能外,安得而违之?
日夕相聚讲说愈多,闻见愈博,未说到贯通处,亦足以会文之益也。
诸友计,切须收敛身心,务在端静,以放纵四支驰骛纷华为戒,则放心自然可收。
施之读书为文义理自明工程自进,况又得师友之益,有讲论之助,相观而善,相资而成,繇此以进,古人事业不难也,况课试之馀乎?
惟自近世以来朋友道弊,群居之时,笑侮戏谑面谀背毁善不相告,失不相正,甚者以气相陵,以能相矜无朋相爱之意。
一旦分袂,便同路人音问不通庆吊不讲,利患不共
无他故,方其同堂合席之际,已无情义莫非苟且,况已离群,其藐然不相恤也宜矣。
岂知朋友之道在人伦五者之列,而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并行天地之间。
朋友可废,则四者亦可废矣,有是理哉?
文蔚平居念此,每窃忧之,是以愿与诸君共笃此义。
诸君苟能念此,则乡之所设学规者,盖亦大为之防,似不足以相浼
然出此则入彼矣,诸君其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