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答杜升之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五、《克斋集》卷五
知琴剑尚处白鹿非特老师规模愈增弘广,而此气脉以不绝,何其幸也!
体用动静之说,深荷反覆开谕
鄙意非是冥坐合眼为静,此心未有所感,寂然不动,固静矣。
及其感物而动,亦只是物各付物,事虽万变而此心虚自若,初不与迁转流徙所谓知止有定,而能虑能得也
故周子书有「圣人定之中正仁义主静」之说。
先生因谓:「苟非此心寂然无欲而静,则何以酬应事物之变而一天下之动哉」?
今学者固未能到圣人地位,亦只当主一
故《敬斋铭》有「当事而存,惟心惟一」等语,皆谓此心专静,方能应物不错
蒙举写字为喻,然写字时亦只得专心写字
固有手写字而心思别事者,至有一事未了,而他事丛然又生者,若欲以此心应物,鲜有能中节不错者。
文蔚所谓动亦静者,亦只欲主一无适,而为应物本根耳,岂以冥坐合眼为静哉?
质之先训,反之吾身,事理甚明。
一时用功,即一时见效一日用功,即一日见效未见于道有害也。
静存动察」,此论自是不可易。
提撕警策工夫通贯动静十字乡来先生尝答一朋友书,托其以此见寄,且云:「才卿可便依此作日用工夫不须更生疑虑空费谈说过却光阴也」。
文蔚自此佩服不忘,至今犹且断续渗漏,未能副其丁宁告戒之意。
契兄但着实用功,更多读书参验,则将自见得矣。
别纸「戒谨恐惧」之说,此即静时操存之法,自不容悠悠,亦不容急迫
因其已发而遂明工夫,当如晦叔李兄之言,而国秀余兄之论文义亦切近
浩然之气伊川之说甚明,诸兄辨之已详,终恐伯亮胡兄一向己见耳。
大率讲论,理到处须服。
文蔚远承见示不敢阿徇更望诸兄商订,复以见教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