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守约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克斋集》卷四
不鄙,开示进修之方,最是「十二时不得放过,使讲究思索之功浸渍入于日用之中」为切要语。
文蔚每日从事于此,以思虑尚杂,未能纯一无间
得来教,书之窗牖,使时时在目,庶足惩偷警惰。
赖所助不少,甚感!
甚幸!
文蔚窃谓此理自周、程启其秘,至先生始极精密然而未尝发于论》、《孟》、《大学》、《中庸》之书,各在学看得如何耳。
其间指示工夫要约处,略无渗漏苟得实,下手信有得力处,想尊兄体之熟矣,不俟喋喋
文蔚学者之病,往往在于心粗不知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未始次第
大抵自疏而密,自浅而深,吾辈不可不尽心也。
要当取其书,沉潜讽咏,勿惰勿迫,久之有所契合自然支分节解,如庖丁鼓刃,无全牛矣。
文蔚有志如此,未能真践其境,愿与良朋共之。
濂溪遗文诗,文蔚间尝有作,今不记所录呈者。
蒙谕太极无极之理,有的实见否。
窃谓只就此一句论之,则先生之与陆氏辨之悉矣;
以周子一图统体论之,则精粗本末一贯而已
盖即阴阳二气之流行,而此无不具于其中
此理虽无声臭,而未始不具形气之内,固非先有此而旋有彼,亦非因有彼而后有此,盖合下如此
是以自其理而言之,则无极太极,自其气而言之,则一动一静阴阳分,阴阳变合而五行具。
合而言之,则气理不相离
析而言之,则气理不相杂
自其得周子之言,而不得其所以言,则知其合者不知其离,精粗至于无分,知其离者不知其合,本末遂有于先后
是二者皆谓之不知太极图可也
故程子曰:「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
须着如此说,器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系今与后、己与人」。
又曰:「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如百寻之木,自本根枝叶皆是一贯」。
斯言最有功于周子。
学者工夫,则莫如主静工夫到处自完全矣。
然易而言之,亦可惧也。
既承下谕,不敢倾倒未知是否
便来详以见教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