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又答吴伯丰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克斋集》卷三
所评《存存斋铭》,谓立之之语与圣门相似德辉赞咏之辞,少进修之功,诚如高明之见。
子融之铭自「人物之生」至「允怀勿去」都好,可见有用力之实。
只是自「率性谓道」至「新而又新」,此四句断却意脉,非止「精义入神一语与存之之义不相切近
渠意到此,盖欲说入成功处,不知前辈言语直是亲切走作
虽「静虚动直一语说著,至「新而又新」又依前做工夫上去殊觉无序
尊兄程子说有二义,就《易》本文求之,只如遗书》之意耳。
子融铭斋,则取经解之义也。
尊兄以铭斋之义论之,谓毕竟所存何物岂非吾所具于禀受之初者乎?
然是物也既具于我矣,因何而亡之。
其所以亡,则存之之功始有所措矣。
大抵尊兄意思不苟凡事必欲寻个下手处,以此为学何患不进。
但所引下三语谓此存之之法,似更有可商量
盖人所得于天者,浑然完具本无丧失所以亡者,固是为物所诱,将欲胜此物。
诚必有其道,胜得物欲之诱,则天理存矣,未能胜得物欲之诱,虽欲存之,不可得也。
观所论欲闲邪存诚寡欲养心,然邪岂易闲?
欲岂易寡?
闲得其道,则欲将寡矣;
不得其道,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欲未易寡也,此未为用功得力处。
文蔚去年先生精舍一夕坐间,举一学者象山先生以为学之道,象山曰:「某只是先立其大者」。
因曰:「看此说他之学,亦自得其要」。
称赞孟子之说曰:「此语最有力,且看他下一个立字,卓然竖起,此心便是立,所谓敬以直内也」。
又言「只是常惺惺」。
上蔡云:「敬是常惺惺法,今学者只争一个常惺惺
孟子言求放心非是放出去,又讨一个心去求他,如人睡著觉来,睡是他自睡,觉是他自觉
即是惺,若此心常惺,群妄自然退听」。
文蔚用此言下功,果如所教。
吾辈且将孟子「先立乎其大者一章细玩便是先生示人端的处。
若但言闲邪寡欲不得其要法,则诚未易存,欲未易寡也。
中间「操则存」一语却是吃𦂳。
子融勿忘、勿助之语,乃是存之之法当如此不然,则有急迫悠悠之病。
两句云:「终始念兹,久怀勿去」。
未见不力
鄙见如此不审高明以为如何
或有未能,更乞警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