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礼义疏序 宋 · 金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全宋文卷六五六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一二
予既得魏郑公《类礼》,终日诵习,并与友朋讲论其次伦叙,以考究其先缓急、轻重大小之义,并其经权常变之宜,而或时有不解于心者,辄复思得义疏观之,而后庶几慊于心。
夫《类礼义疏》者,常山公元行冲之所作也。
行冲名澹以字行晋封常山郡公乃其所著《义疏》,亦久不复见人间矣。
因窃叹夫夏鼎商盘之属,年世遐邈,此真不可复得之数。
若夫秦汉以来古器法物,犹时时散落民间顾在有心购求之,则得之于万一,亦世事之所或有者耳。
况乎开元至今相去不过百年,而篇简所存,既非盗贼之所歆羡,而君子见之,则必为之珍护宝贵传留之。
盗贼不羡,则无争夺损灭之患;
君子之所宝贵,则无毁伤弃掷之忧。
幸而不投之烈焰,不饱之蠹腹,安知不如孔壁汲坟复出于世乎?
藏之于心,遇旧学闻家好古敦儒之士,必咨访焉。
一日书贾吴氏翁缄书一箧,奉而前,曰:「闻吾子索此久矣,此天之所以吾子也」。
启箧而观之,则《类礼义疏抄》也,乃厚其值,拜而受之。
嗟乎
天下事,患志之不坚耳,苟坚其志以求之,虽数所不可得,力所不可致者,天直为之相协焉,阴骘焉,又况其数之所可得,力之所可致者乎?
开元时玄宗皇帝魏郑公所撰《类礼》,命常山公学者义疏,公于是国子博士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检讨刊削勒成五十卷
开元十四年八月上之。
张燕公说驳之曰:「今之《礼记》,是前汉戴德戴圣编录者,历代传习,向已千年,著为经教不可刊削
三国时魏孙炎改旧本,以类比次事同抄书
此固先儒所深非者,故其书后世皆不行
用至贞观中魏徵乃因所修更加整比,兼为之注,太宗厚加赏锡,其书亦不立学官
行冲等取所注,加以疏释,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篇第乖舛章句隔绝,失其本真,若欲颁行,事有未可」。
于是玄宗乃以其为然,遂亦赐常山公等绢二百匹,以其书贮之秘府不得立于学官
常山公世儒排己,使其书不得行于世也,乃著论自释,名之曰《释疑》,以自陈著书之意。
予每读而悲之。
其辞曰:客问主人曰:「小戴学行之已久,康成诠注见列学官传闻魏公乃有刊易,又承制旨造疏将颁,未悉二经孰为优劣」?
主人答曰:「小戴之《礼》行汉末马融注之,时所未睹,卢植分合二十九篇而为说解,代不传习
郑絪子干师于季长属党锢狱起,师门道丧康成窜伏中理纷挐之典,志存探究,靡所咨谋,而犹缉述忘疲闻义能徙,具于郑志。
向有百科章句之徒曾不窥览,犹遵覆辙颇类刻舟
王肃因之,重兹开释,或多改駮,仍按本篇;
郑学之徒有孙炎者,虽挟元义,乃易前编
自后条例支分箴石间起,马胄增革向逾百篇,叶遵删修仅全十二。
魏公病群言错杂,䌷众说精深经文不同未敢刊正,注理暌误,宁不芟砻。
成毕上闻太宗嘉赏,赉缣千匹,录赐储藩,将期颁宣未有疏义
圣皇纂业耽古崇儒高曾规矩,宜所修袭,乃制昏愚,甄分旧义。
其有著遗往说、理变新文,务加搜穷,积稔方毕,具录呈进,敕付群儒,庶能斟详,以课疏密
岂悟章句之士坚持苦严,特嫌知新,悫欲仍旧,沉疑多月,摈压不申。
优劣短长,定于通识
手成口答,安敢铨量」。
客曰:「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诠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
答曰:是何言欤?
谈岂容易
孔安国中书,会巫蛊事起,经籍道息,兄臧与之书曰:「相如常忿俗儒淫词冒义,欲拨乱反正而未能果。
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众非难正,自古而然,诚恐此道未申而以独智为议也」。
知变章句,其难一矣。
有孔季产者,专于古学
有孔扶者,随俗浮沉
扶谓产云:「今朝廷为章内学,而君独修古义
修古义则非章句内学,非章句内学危身之道也。
独善不容于代,必将贻患祸乎」?
知变章句,其难二矣。
刘歆通书文待诏官署,见《左氏传》而大好之,后蒙亲近,欲建斯业,哀帝欣纳,令其讨论,各迁延推辞不肯置对
刘歆移书责让,其言甚切,诸博士等皆忿恨之。
名儒龚胜时为光禄,见此书,乃乞骸骨
司空师丹,因大发怒,奏改乱前志非毁先朝所立。
曰:「此广道术何为毁耶」?
由是犯忤大臣,惧诛求出,为河南太守
宗室不典三河,又徙五原太守
君宾著名好学公仲深博守道,犹迫同门朋党之议,卒令子骏负谤于时,则知变章句,其难三矣。
子雍规元数十百件守郑学者,时有中郎马昭上书以为谬。
诏王学之辈占答以闻,又遣博士张融案经论诘
召集分别推处理之是非,具《圣證论》,王肃酬对,疲于岁时,则知变章句,其难四矣。
卜商疑圣,纳请于曾舆;
木赐近贤,贻嗤武叔
自此之后,惟推郑公。
王粲伊洛已东,淮、汉之北,一人而已莫不宗焉,咸云先儒多阙,郑氏道备。
窃嗟怪,因求其学,得《尚书注》。
退而思之,以尽其意,意皆尽矣,所疑之者犹未喻焉。
凡有两卷,列于其集。
王肃郑六十八条,张融覈之,将定臧否
泉深广博两汉四百馀年未有伟于者。
二郊之际,殊天之祀,此误也。
其如皇天,祖所自出之帝,亦玄虑之失也。
服虔释传,未免差违
后代言之,思弘圣意非谓扬己之善,掩人之名也。
何者
君子用心,愿闻其过,故仲尼曰「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是也
专门之徒,恕己及物,或攻先师之误,如闻父母之名,将谓亡者德言而见压于重壤也。
王邵史论曰:魏晋浮华古道夷替。
王肃、杜预,更开门户
历载三百,士大夫耻为章句
草野生以专经自许不能究览异义,择从其善,徒欲父康成、兄子慎宁道孔圣误,讳闻郑、服非。
然于郑、服甚愦之。
郑、服之外,皆雠也。
知变章句,其难五也。
伏以安国尚书》、刘歆左传》,悉遭摈于曩叶,咸见重来今故知二人之鉴,高于汉廷远矣。
季产云:物极则变,比及百年外,当有明君子,恨不与吾同代者。
于戏
道之行废,必有时者欤?
仆非专经罕习章句高名不著,易受轻诬。
顷者修撰,殆淹年月,赖诸贤辈左右之,免致愆尤
仍叨赏赉内省昏朽,其荣已多,何遽持一己之区区,抗群情之噂𠴲。
舍勿矜之美,成自我之私,触近名之诫,兴犯众之祸,一举四失中材不为
自用韬声,甘此沉默也。
其所为《释疑》之辞如此
呜呼
常山公之言,亦可知贤人君子著书立说苦心,将以诱来世,诏无穷,使之家行而户习,乃一旦于时论,使其书之沉沦湮没不得显其辉光衣被后学不得已而自写其胸蕴,以抒其愤懑不平之气,亦所以求谅于后世贤人君子,为之显微阐幽,而使之不终湮没也。
今于数百年后,幸而得之,此非人力之所可致,而非天之相协之,阴骘之,其势固有不能
是以承天之所赐,而并列其事与其辞,以备载于编端,俾传之于世之贤人君子,思所以显微阐幽上达朝廷颁行天下使得家行而户习,则文、武成、康之世,其复见于今日,庶不负魏郑公常山公诱世之深心也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