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楚望临睨仰止三亭 宋 · 袁申儒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三、《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二六一、嘉庆《常德文徵》卷九、光绪《龙阳县志》卷二六、光绪《湖南通志》卷三四
楚在春秋时,与晋长雄子女玉帛羽毛齿革波及晋国者,皆楚人之馀。
章华阳台清宫云梦,皆游观之所,则楚之富美者可见矣。
常德楚地,自汉以来不得通都
由唐而纵横割据,或沦盗区,或混战地,境别土断,而居者无常心
时序变迁物华更代,凡托水竹木石以合廛里之聚、适阴阳之性而遂室家之乐者,皆废弃不暇为矣。
有德山,瞰江近城,或者即为鱼群虾侣,沉钩横棹,盟鸥宿鹭去来无迹,而閒夫野客目为之凝也。
江阔流缓,风回波细,飞帆去橹,舒徐上下,而骚人逸士,神为之往也。
平坛幽祠,皮冠叶衣,遗像有严,清风可挹,而高人隐士心与之俱也。
虽纵凡花异木采撷,名苑美囿之徜徉雕轩华辔之驰轧,而男洁巾履,女新簪珥,亦聊以酬时序接物华也
夫使一郡民有乐乎此,则推食伊蒲之供,捐金梵宫之阙,不以游观自利,而释氏子亦因以利焉,庸何伤哉!
乃若佥、宪使者郡太守于此参会旌旗车马萃焉,胥曹舆台从焉,自一而三,为数弘矣。
官僚众多休沐有暇,或携家人,或聚同好承事左右,其徒繁矣。
因山假息,于寺炊爨,而刍粮饩廪征之,器具需用索之少不应命许诺下渎迩言上通,寺不胜扰,僧不得宁矣。
申儒胜地不可不至也,至其地而蒙患于寺不可也
山陬有亭,旧扁楚望,载在图志
沅水演迤阳山雄峙,临枉渚以想朝发,望秦城而慨秋绿游观之最也。
中更新名江山平远,而移楚望于旧亭之旁,非矣。
未几易名云深,而楚望之名遂泯,非之甚矣。
幸而墨本未泯,寺有藏焉
申儒太守许公捐金,俾主僧介山之中,度地善卷坛之西,夷坡砻石,以亭其上,扁楚望旧名
台府交会寮寀群集,虽旆旗猎猎呵卫憧憧,而舟舣舆登,层级平坦
距寺既远,来者无干,则寺之蒙患,于是乎可废,寺固利也,彼游者亦利焉。
初,游艇寺前洑洄澎湃曾不宁止
亭前有石分流,而舟不荡矣。
游盖寺前入山径狭棘丛崎岖陟降
今自亭前善卷坛而路省半矣。
又即善卷前临江迫崖,别为亭,名临睨
善卷坛、云深之间,又为亭名仰止,而行有憩。
芙蓉橘奴夹道分植,寓目者无蓝缕之叹、行迈之悔矣。
舍旁设庖厨帷具,携酒肴者无徒行之劳、途穷之恨矣。
均是江也,均是山也,三亭分列地异景殊,且以见释氏不专自利而亦有以利人
游子步屧不疲于过劳,而亦有以求逸
在官不以登览便己而伤惠,居乡不以行乐无地而自狭。
虚无流连,其无讥与?
虽然在官游观,又使民从游观,非政也。
至为民上而乐民之乐,孟子盖尝言之,况黔为穷楚,远而来仕者,兴怀土之思;
伏而处奥者,发居陋之叹。
苏公多景楼,欧公记醉翁亭,彼土地所宜,皆蕃芜也,犹如是千载同一意也。
则消其鄙吝,合其会通民情适则民志定,民志定则善心作矣,又岂止而已哉!
按:嘉靖常德府志》一八,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