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李太淑人郑氏行状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三、《絜斋集》卷一六
曾祖中节,故不仕,妣郑氏。
正伦,赠奉议郎,妣孺人陈氏。
考炳,故任承议郎京西路转运判官,赠中大夫,妣令人林氏
太淑人讳和悟福州闽县人也。
其先家于光之固始五季末徙焉。
三世俱有令德,至运副公,其门始大。
尝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奏对受知孝宗,将骤用之,或梗之而止。
既殁,主眷犹不忘。
太淑人颖异孝谨,为儿时闻人诵「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辄流涕不止
长而愈笃,每与人言,必以孝悌为训。
刑部侍郎湜,其季弟也,志操坚正谈论无不契合
宗族姻党翕然称之曰:「是真可贤姊弟矣」。
年二十三,归于朝奉郎监都进奏院、赠正奉大夫李公讳松户部侍郎、忠肃公讳弥逊之子
绍兴中丞相决策议和忠肃力争之,坐是閒废不用
张忠献公帅闽,深念其贫,以书招之,分俸给焉。
挈家临漳归于三山守道固穷,尝赋诗曰:「不作田舍谋,不为子孙计。
旁人大笑之,不会个中意」。
海内咸高其节。
正奉恪遵先训,寓居精蓝不调者十馀年,无田以自给无禄代耕一室枵然有人所不能堪者。
太淑人安之自若经纪家务身亲其劳,秋毫不以夫子
奉其姑硕人徐氏谨甚,日进甘脆承颜顺志周旋无违
宾祭之费,有所不足,鬻簪珥不靳。
正奉中都,脱州县之劳,以为自是少泰矣。
天不假年赍志以殁李氏之穷,殆未易瘳也。
忠肃之忠,贯通神明正奉又能守家传清白之操,世载其德,岂遂湮微不振乎!
厥后二子皆能超然奋发历官中外声名炜煜
于是士大夫皆曰:「积善之后,庆果有馀矣」。
太淑人教督愈严,每曰:「今日光荣,而祖而父之德也。
其可稍自侈汰,而不念前人清约乎」?
本根,续气脉惟恐家声之或坠,识高虑远,殆少其比。
寿考康宁,备膺五福,盖有相之者
嘉定十二年四月己丑终于金陵府治享年八十有四,七封为太淑人
子珏,宝谟阁学士太中大夫江淮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司公事
琪,朝奉郎、守国子司业、兼玉牒所检讨官
三女,长适乡贡进士陈景杰,次学浮屠法,次适免解进士刘砥
孙男四人:修,通直郎、新知邵武军泰宁县
任,宣教郎江淮制置司书写机宜文字
似,蚤卒;
亿,尚幼。
五人,长适承直郎叶棠,次适奉议郎浙西常平司干办公事何处智,次学浮屠法,馀皆幼。
曾孙昌朝承务郎,女尚幼。
是岁某月某日二孤奉其柩,与正奉合葬闽县大义城山之原。
太淑人秉心笃实,形于气貌见于言语,无一毫矫伪
以此事上以此接下尊卑长幼交相敬爱和气满堂
内慈而外严,闺门整肃不过嘻嘻以失其节,不伤嗃嗃情意不通
古人齐家,不越于此,而太淑人乃克为之,可不谓贤乎?
居处服用崇尚素朴不喜浮靡
讽诵佛书深味其旨,有所感发,每曰:「此可以明心见性,乃受用之地。
火宅尘网不可染著」。
以故神爽不衰,年垂七十,躬执妇道定省无阙,仪状丰硕进止雍容如山如河,可观可象
尚书累更重任,凡所历官,每见恤民利物宽刑惠下,喜见颜色,有隽京兆之母风。
讨捕峒寇,全护江淮尚书勤苦至矣,勉以王事尽忠图报
迎养中都也,体力尚强,间至湖山览胜不倦
司成浙东使节,亦就养焉,田夫野叟夹道观迎,炷香罗拜,谁实使之?
或者尚书是邦,与部使者俱有善政人德之,故敬其母亦如是耶?
此亦足以家庭教子之验矣。
板舆金陵时方多故思念乡关归心日切。
尚书累表陈情,庶宽慈抱,天子重寄在焉,未许也。
变兴庭闱,遂至大故,闻者皆伤惜之。
呜呼
在家则为贤女,既嫁则为贤妇,为贤母,自初及终,无有玷阙
生长名门,而又作配名族风声气习薰炙涵濡所以臻此,岂世俗所能知哉!
筮仕澄江,得与尚书同寮升堂拜母首尾三载,屡获进见
尚书通守四明,保釐东郊,入从橐,皆得瞻望慈颜,且侍燕席心服其贤,起敬起爱。
闻讣惊怛,念此贤母不可复见矣,能无悲乎?
二子摭其善行,属某次第之。
某不敢辞,稍加檃括,识其梗概,以求铭于当世宗匠,必有能发挥盛美,传之无穷者。
谨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