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轮对劄子 其二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六八、《永乐大典》卷八四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四、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臣闻用兵一事,虽至治之世所不能免。
国威未振、国势未强之时乎
言兵为讳,以安居为乐
变生不虞无以禦之,其为计疏矣。
北方扰攘流民欲归附者甚众。
而我虑开边隙,皆拒绝之,有至于杀戮者。
流民之怨,深入骨髓
虏知其然,必激怒之曰:「此地无所得食,南朝又不汝容,迁延日久必将自毙
盍亦就粮于彼界乎」?
民饥乏,一闻斯言,跃然从之,势之所必至也。
呜呼
事已至此尚可苟安无事乎?
尚可言兵为讳乎?
臣闻自古善用兵者,攻其所必救
彼方扰吾边疆,而吾举兵北向,欲捣彼虚,回顾其后,必解而去,从而蹑之,腹背受敌,此诚制胜奇策也。
不知出此,而战于境内不敢有所侵越兵气已不扬矣,又安能决胜乎?
春秋时晋阳处父伐楚以救江。
汉建武中,贼有董宪者,自以兵围兰陵盖延庞萌请救之,光武敕曰:「可直往捣,则兰陵自解」。
盖郯者,宪之必救也。
唐太宗王世充于郑,窦建德救之,其徒有凌敬者,说建德鸣鼓建旗,踰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蒲津如此关中震骇,唐必还师自救,郑围自解
建德不用其言,卒以取败。
太宗高丽江夏王道宗曰:「高丽倾国以拒王师平壤之守必弱。
愿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根,则数十万之众,可以不战而降」。
不能从,卒贻后悔
由是观之,今日整军而北,乃所以攻其必救保护淮甸也。
且彼犹能侵疆,而我不敢越界
巍巍中国,而残虏之不若,臣窃为圣世羞之。
虽然,残虏濒于灭亡,而犹敢为是举,何也?
盖窥我朝以仁厚立国未必有用兵之意。
激怒流民附益其党尔。
今师北指宿亳,已伐其谋,且复多方传檄晓谕流民,汝等中原遗黎,本吾赤子,久沦腥膻岂不相念。
曩日之不汝受,直恐边隙一开,反为汝累尔,岂意残虏辄敢叛盟乎?
自今以往,有能取一郡一县以来归者,即以郡县之地与之。
开以大信,许以世袭,离其党与,孤其军势,解遗民怨怒,振皇宋之威声,独不在今日乎?
古人有言:「日中必熭,操刀必割」。
陛下英断不疑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