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国家宜明政刑劄子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六七、《絜斋集》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六○
臣近者伏观陛下肆颁明诏,抚谕军民,具言我直金曲,兵应者胜,于以开晓人心,振作士气,可谓义举矣。
然臣窃谓事有枢要,物有根本,未有国家不治而可以排难折冲者。
孟轲曰:「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又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今吾国家之政刑,其皆明乎,抑犹有未明者乎?
臣愚不肖,蒙陛下拔擢,寘诸论思献纳之列,而隐情缄默,非忠臣也。
用敢以今之政刑犹有未明者,为陛下言之。
臣闻天下之大势,有安危,有存亡。
关乎安危,犹可言也;
关乎存亡,不可讳矣。
人孰不知存亡之分至为可畏,惟辨之不早耳。
今自更化以来,非才不用,凡通敏可喜者,靡不甄拔,高爵重禄,与之不靳,宜其如谷粟之必可以疗饥,如衣裘之必可以禦寒也。
而考其绩效,邈焉未见。
国势寖弱,敌心遂启,陛下知其所以然乎?
则以今日所用之才非不众多,而真才则寡尔。
似奋发而实怯弱也,似多能而实寡陋也,不皇皇于仁义,而汲汲于荣禄,己不自重,又岂能为国重乎!
国人不服,又岂能服外域乎!
今之儒帅,固有德望岿然,举世推重者矣。
分阃泸南,未为不用,而地非切要,不足以观其设施。
今之忠贤亦有慷慨论事名闻中外者矣,宜还天朝,增重国势,而远守支郡,未究所长。
莫邪而用铅刀,弃周鼎而宝康,是非颠倒,何以立国,此其政刑未明者一也。
臣闻邦以民宁,民以财聚。
培植加厚,则咸安其业;
朘削无已,则不乐其生。
今日吾民之困甚矣,征敛太繁,而已输者责其再纳;
逋负日积,而已蠲者不免复催。
有追胥之扰,有鞭箠之严,惟命是从,民财安得而不匮?
重以贪吏肆虐,政以贿成,监司牧守更相馈遗,戎帅所驻,交贿尤腆,而诸司最多之处,抑又甚焉。
见得忘义,习以成风。
于是乎昔日优裕之郡,今皆凋敝矣;
昔日欢乐之民,今皆愁叹矣。
九重之邃,其亦尽知之乎?
闾阎疾苦,不彻于冕旒之前;
官吏贪残,自肆于法律之外。
虐我黎庶,邦本倾摇,而罕闻有所谴责,此其政刑未明者二也。
臣闻王畿者天下之本,京邑王畿之本。
古昔令王,虽一视同仁,而《周官》所纪,于王国尤厚,所以固其本也。
行都之建垂九十年,生齿虽繁,衣食未裕,其故何哉?
盖自楮币更新,而蓄财之多者顿耗;
自盐筴屡变,而藏钞之久者遽贫。
比年水旱,民无馀赀,物货积滞,商旅不行,故大家困竭而小民焦嗷,市井萧条而官府匮乏,势之所必至也。
抑又有因循而未革者,淳熙中京邑守臣别进禁中缗钱,岁以十万计。
后复增之,一季至于十万,每岁凡四十万。
先朝全盛之时,炎、兴、隆、乾之际,未尝有此,今何所从出?
多方督促,先期进献,假酒本以充额数,米麦之直,偿不以时,商人咸怨,来者益寡。
酒政既隳,榷酤不售,何以助经国之费哉!
京辇之下,人心不宁,殆孔子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此其政刑未明者三也。
臣闻朝廷之上,一举一错,人所观瞻,不可不谨。
罪所当重而辄轻之,禁所当严而辄弛之,皆非至公无私之道。
迎合权奸之意,乞斩一世儒宗,此等恶名,百世不磨,众所共弃也。
而一旦洗涤之,安在其为公道乎?
场屋代笔之罚,先朝之所甚严,罪至鞭背,终身不齿。
自禁防陵夷,肆行无忌,今春始严于法,而仍薄其罪,追止一秩,贪鄙恃利之徒,何惮而不犯法乎?
任子铨试,至为易得,而不能措一辞者,往往倩人为之,厥费不过千缗,而终身可以禄仕。
法非不究之,而官司具文,迄无实效。
夫国不自重,以人而重。
忠良布列,重于九鼎;
奸谀并进,轻于鸿毛。
政具废而不行,惟此横暴之徒,重为民害,浸淫不已,则存亡系之矣,岂不哀哉!
此其政刑未明者四也。
臣闻赦小过,举贤才,圣人待物之心甚恕;
怙终贼刑,刑故无小,圣人惩恶之意甚严。
夫亦察其情而已矣。
开禧用兵,一时将帅捍患难、守城壁者,亦不为无劳。
事平之后,乃以廉谨责之,岂汉家宥李广利、赦陈汤之意乎?
今已渐录矣,而未有所任使。
顷岁亦有自朝士出守盱眙者,经画有方,功效渐著,俄以罪见斥,边人深惜其去。
臣窃以为,台谏风闻,斥其罪而罢之,公也;
明主念其勤劳,赦而用之,亦公也。
各有攸当,两不相损,复何疑于此乎!
至于选锋统制诳北人之来归,伪受其降,掠其货实而絷以遗敌,投诸死地,绝中原向化之心,原情定罪,先王之所不赦,而晏然自若,罚不伤其毫毛,毋乃太宽乎!
此其政刑未明者五也。
若此之类,尚多有之。
夫政刑茍明,强大之邻不足畏;
政刑不明,微弱之敌不可忽。
今我虽率道,而边臣不体圣意,驱其穷乏就食者而饥民无不我怨,戮其慕义来归者而豪民无不我怨。
金虽微弱,然能招群盗而封爵之,赦叛臣而复用之,亦不为无谋矣。
鼓率群怨,有所侵越,何以待之?
呜呼!
处今之世,何可一时一刻不以边事为念乎!
当宵衣旰食坐薪尝胆之时,而优游泮奂,若四方无虞之日,从容拯溺,揖逊救焚,祸至无日矣,可不畏哉!
《书》曰:「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陛下清心寡欲,早朝晚罢,不以声色货利汩乱其聪明,亦可谓无怠无荒矣。
然古人之所谓无怠无荒者,殆不止此事。
所当为,不亟为之,即怠荒也。
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所以为帝之盛。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所以为王之显。
伏惟陛下若稽古训,明诏大臣,无一日不熟议边事,无一日不延见廷臣,合众多之智谋,求经济之筹策,扫除奸蠹,修明政刑,自然国势安强,威声震叠,而敌无能为矣。
诸葛亮制八阵法,敌莫能败,可谓一代之杰。
贾诩不称其用兵之能,而美其治国之善,盖军国无二道,长于治国,乃所以妙于用兵也。
孟轲所谓「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者盖如此,惟陛下急图之。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