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国子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三五、《陈亮集》卷一二
国家本末源流大臣之所讲画士大夫之所共守也;
卿大夫本末源流子弟之所习闻建官设学之所教诏也。
天下贤才,岂固不若卿大夫之子弟哉,国中之学不以天下之士者,国家本末源流可以人人告语之也。
天下之士而会之京师非所以养其重厚质实之意也。
天下学养天下之士,为之规矩准绳,命有司宾兴之,岂将以销天下豪杰之心;
天下而有豪杰特立之士,卓然不待教诏而知国家本末源流者,彼固不能掩于宾兴之际矣,犹将养望实以待天下之既孚,然后举而加诸上位先王所以天下之士,固已无负矣。
而公卿大夫之子弟,近在王朝左右者,吾既尊礼父兄,而众庶共见矣,其子弟犹吾之子弟也,使之共处而教之:大司乐与其属以乐而和平其心,是成德达材之道也;
师氏天子所以长善救失者,则又以中失之事而语国之子弟。
其于国家本末源流,固已如身尝而亲历之矣。
故其适子往往可以继世为卿,而诸子之官又集其庶子而教之以道德,肃之以戒令平居则考其艺能缓急则部以军法
凡在王朝左右者,无非可用之才也。
教其子弟而吾自用之,非若汉法待其父兄以为郎也。
重嫡以节其馀,又岂能禁其异时不举任之哉!
东汉之置五经师以教四姓小侯,唐分四学官品而教其子弟,盖亦足以加惠公卿士大夫矣。
教养之无法,而时变之易移,终亦不免四方游士以为盛也。
东汉之衰,不足道矣;
而唐之盛时如此奈之何其变之不亟哉!
本朝监学之法,虽参以天下之士,而于国子加厚矣。
爱礼存羊,以有待也。
吕汲公号为杰然有识之士,不知举先王教养国子之法,而欲于阶官加「左」「右二字勉励之,不究其本而其齐其末,徒以启后来纷纷也。
朝廷选用,固已无间于文武奏补矣,因其父兄所在,冀其自学任使之,而教学之法阙然不闻。
故虽不学从政者,举世之而不以为异,尚乌望其习熟国家本末源流哉!
国子犹置博士正录,则其文之一二犹存也。
今以场屋一时之弊,将使国子待补者试之别头,则其文从此尽废矣,况未能复其实,而忍弃其文乎!
上方山林之士不能习知国家本末,徒为纷纷以乱人听,而有意于国之子弟,于斯时也,而举先王教养国子之法,奚患不行
况其一二之遗文岂可以其一时之弊而遂废之哉!
士大夫嘱托子弟太祖皇帝所以陶谷者,尚可覆也,何至仓卒变法而类若亡具乎!
天下之士而养之京师,非良法也;
人情之既安者,未可也;
太学之加厚于国子,犹美意也;
天理不可无者,独可轻变乎!
草茅之论,不敢以私而害公,执事不可以公而自嫌于私也,其为今日卒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