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重修资阳县学记嘉定三年十二月 南宋 · 刘光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七、咸丰《资阳县志》卷四七、光绪《资州志》卷二七、民国《简阳县志·诗文存》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七○
汉王子渊董文伯资阳人也,流风所被,千有馀载,为士者矜之曰:吾乡词人儒士著称两京,到于今三尺童子犹知所以为重。
往五六十年,余得诸见闻资阳学者静庵贾先生门人,则东山谢先生弟子也。
二家门人弟子欲以其师配祀两贤,则其笃道义、谨传授之意可见
遗风馀俗愈久而益光,人物愈秀而益达。
县之庠校,二百年中三经创修,而规制不宏,岁久且复颓坏,士意觖不满
嘉定元年普慈杜君为之宰。
期年,政平令孚,农劝于野,士劝于学,乃崇孔子,以尊圣人之道,乃阐黉宇,以修先王之教。
未几焕然一新,昔也苟而今严,昔也隘而今广。
以楹记之,昔也半而今倍。
然后文物之邑、礼义之乡为称也。
庙学既成,徵记于余,张禹、贾成己贻书襄岘以请,而杜君以是见托
衰年久废卷,因谢曰:「杜君宜自记;
不自记,则犹子义今为太学师儒之官,使纪述其乡之新学,其又何辞」?
复书曰:「惟公之师是东溪文谦先生文谦蚤尝游于吾里贾、谢二先生之门。
先生之门得文谦而道愈彰。
惟公亦尝侍文谦来吾里读书,然文谦之学晚得公而名声日益以流。
夫不朽之传非一日所能克也,是不可以躐进,其必欲得公文者此也」。
嗟夫
今余虽老,幸复际夫不讳之朝,道尝蚀矣而复明文章尝窒矣而复通。
于是不惩记之譊譊,而为郡邑二三友放论此理之昭昭乎,而不知其不可也
郡邑之有学,诗书礼乐圣贤遗意,亘百世犹存,可使儒其冠者有所慕而勉,有所愧而不为
市井田野匹夫,知崇儒而重士,望夫子门墙,而孝悌之心油然以生。
其为化也深,其为功也远,杜君可谓为政之本也。
由是邑而去为汉中大慕府之属,又得以其所学矣;
进而去为天朝羽仪之选,岂其难乎?
余行乞归林下,距资阳百里,尝见邑之俊造彬彬然,、成己尚能访我而诵斯语也。
杜君名孝严字忠可
嘉定三年十二月日,中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知襄阳府、京西南路安抚使刘光祖记。
朝请郎显谟阁待制泸州安抚使泸州许奕篆盖
宣教郎、太学士方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