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知言知人疏绍熙元年 南宋 · 刘光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六、《宋代蜀文辑存》卷六八
恭惟我国家三圣相授,法尧、舜、禹,天下幸甚,咸谓千载一时,甚盛事也。
陛下离照方升,维新百度,群工万姓皆倾耳属目观听陛下之所为,陛下又屈己虚心,方欲旁求庶言,以考论治道。
臣以孤远,乃获瞻望清光,敢罄愚诚,少裨听察。
臣观昔者禹受舜禅之初,伯益文德赞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以明谟弼禹曰:「迩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俞」。
夫益之昌言则欲使禹修文德以格远人,皋陶之昌言则欲禹以修身、睦族、用贤为迩可远之道。
然则人君嗣位之始,当令近治而远服,此其大要也。
方是时,禹以忧勤嗣舜,其言曰:「后克艰厥后」。
而史臣赞之曰:「祗承于帝」。
后世诵之曰:「禹入圣域而不优」。
夫不优云者,不自以为优也。
禹惟能如此,然后天下万世曰,尧舜禹相授,守一道也,岂不盛哉!
岂不艰哉!
今朝廷四方则皆以禹望陛下,四夷遐裔又皆以禹望陛下,陛下宜于嗣服之初,思、皋陶之言,当使近治而远服,不可忽也。
高宗皇帝再造区宇,寿皇继之,纯仁德政,与天同意。
天厌腥膻,乃眷南顾,大命可知。
方二帝北狩,四海震动,而高宗纂极,寿皇诞庆,一也。
及逆亮叛盟,身死锋镝,酋据位,而我高宗优游揖逊,寿皇践祚,二也。
今寿皇决策内禅,神器有托,而虏主告终,幼孙嗣统,乖争之渐,必始于今,三也。
陛下察是三者,吻若合符,则天命在于仁德可知也已。
陛下当念祖宗二百年积累之厚,高宗与寿皇七十载培植之勤,求所以称天命而雪大耻。
臣故曰,当如、皋陶之言,先使近治而远服也。
欲近治而远服,宜得其要以举之。
昔舜、禹之朝,皋陶以谟纪德,其言盖万世之格言也,曰:「在知人,在安民」。
厥后孟子得之,则曰:「尧舜之仁,不偏爱人,急亲贤也。
尧舜之智而不偏物,急先务也」。
夫知人安民,岂非仁智之先务欤?
何以能知人哉?
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是知言乃知人之本,知人即安民之本也。
陛下纂服甫耳,宜审于听言以取人,审于用人以为治。
昔者尧之所弃置而弗用者,嚚讼之人也,静言庸违象恭之人也,方命圯族专愎之人也。
是三人者,为咨访所举,则亦非天下之凡人也,而尧独不然之。
舜之为君也,询于四岳,辟四门,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
至命龙作纳言,则曰:「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
其后禅禹而告之曰:「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由是观之,言不本于忠信,而好争讼以求胜,用则异其所言,而饰伪貌以盗名,违上命以自专,而很以败其善类,皆尧之所畏者也。
语挟倾害,不务平实,行好乖异,不本人情,而能动众以惊世,皆舜之所疾者也。
无所稽證而自肆臆说,无所咨询而自谓奇谋,又禹之所不敢用者也。
凡若此类,皆不能为人主安民而利及子孙故也。
故禹曰:「惟帝其难之」。
皋陶则告禹以九德,为观人之法。
夫九德并用,何事而不济?
彰厥有常,何往而不吉?
今陛下受尧舜之统,当以尧舜之道为师;
大禹之责,当以、皋陶之言为法。
然则能修身然后能知言,能知言然后能知人,能知人然后能用贤,能用贤然后能治国,能治国然后能安民。
能安民而德不足以服远者,臣未之闻也。
臣畎亩愚忠,耻吾君不及尧舜,进对之始,敢不据经以为言?
惟陛下财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