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问 其二 南宋 · 彭龟年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七、《止堂集》卷九
问:古之所谓公私者,诚难言也。
管叔周公之兄也,而诛之,人以为周公之公也;
然大封同姓五十三国,亦周公也。
亲也而诛之,以为公,则其封之也,亦可指以为私乎?
周公之心殆不然也。
诗人所以尹氏太师不过琐琐姻娅膴仕耳。
祁奚举其子,而乃不害为公何与
宋璟请放叔父未免避嫌尔。
避嫌盛德事也,若上下俱存形迹,所忧讵不大与?
崔祐甫代宗,未数月,举八百人,多涉亲故
代宗诘之,祐甫曰:「选择百官不敢不谨苟平生未之识,何以谙其材行」?
前辈天下之贤,非一人所能尽也,若必熟其材行而用之,其所遗亦多矣。
其论似中祐甫之失。
然不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乎?
古者一相而止,至中古始分左右圣人所谓公者盖如此也。
近世乃裂宰相之权于三省,然中书出令,则又有舍人批敕
门下省审,则又有给事之封驳;
尚书奉行,则又有御史论奏
其意非欲为是纷纷也,抑欲参同异,广忠益,求以尽天下之公焉。
不然权万纪尝劾房玄龄王圭内外官考不平,而魏徵以为玄龄所考,岂无一二人不当,察其情终非阿私
使推之得实未足裨益朝廷
若其本虚,徒失委任大臣之意。
之所虑诚识大体,然与所谓上下相维之意,宁不悖乎?
必欲下尽同异之情,上全礼貌之节,如之何可也
汉唐之乱,皆以朋党朋党不得为公也,然识者乃谓小人无朋,惟君子有之,抑何与
商之离心不足以当周之同德,然同者未必公,而异者未必私也。
不直此尔,科举自公荐而为覆试自覆试而为别试,自别试而为糊名
铨选品格而为停年,自停年而为长名铨注,自长名铨注而为循资
法益严,其制益密,当不得行其私矣,而得人不如古,抑又何也?
公道之行不在兹欤?
或时异同而公道不得行欤?
具言之,以助有位君子欲张公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