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宣帝(二)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五七、《定斋集》卷一二
天下之祸,其发有端,其渐非一朝一夕之故。
古之明君忧深思远,于念虑言动之微必谨其始,不敢轻作妄举,盖恐毫釐之差,基后世无穷之祸也。
夫汉之亡也以外戚,外戚之祸不起哀、平,而萌芽武帝
田、窦卫、霍继踵将相武帝实启之。
唐之亡也以宦官宦官之祸不生于僖、昭,而胚胎明皇
杨思勉、高力士持节监军明皇实启之。
创业垂统君所贻厥孙谋者,预为之防,曲为之制,遏绝祸乱之原,莫不备具,传之嗣君,犹以喜怒爱欲变更法度至于败亡,况吾开其隙而诱之哉?
汉元帝任用恭、显,几乱天下,世以为元帝不明之过。
以愚观之,宣帝有以启之也。
宣帝时恭、显已为中书令仆射任事久矣,其亲信贵幸不若元帝之世,然用恭、显自宣始。
宣帝之如此之久,其人精可任无疑矣。
恭、显之巧慧邪僻,能得人微指固有当元之心。
故其迫杀师傅废锢忠贤诛戮言者愚弄元帝掌握,如保母之玩婴儿
之世,专权怙势,公肆奸欺无所畏惮
虽曰元帝不明之故,非宣帝启之,何以至此
或谓恭、显明习法令故事,善为请奏,其才亦可用也,在用之何如耳。
宣帝在上励精为治,人人自奋其能,故恭、显无所用其奸。
元帝优柔不断小人得以乘间而入,虽知其奸,亦不能制。
借使元帝宣帝之明,虽百恭、显何患焉?
元帝仁柔宣帝知之熟矣,尝有「乱我家」之语。
宣帝知其仁柔,宜选刚正之士以辅导之,反令刑馀之人久典枢机,留以遗元帝,可乎?
中人用事,非盛时所宜有。
宣帝之时,贤公卿在下比肩五日一听政,丞相以下奉职而已
不能朝夕与贤者图治庙堂之上,乃与宫掖扫除之隶谋事帷幄之中,岂所以贻厥孙谋者哉?
堂下百里君门千里
天下之事,九重不能尽知,故以腹心寄付大臣,又置耳目之官纠察之。
强明自任之君惟恐大臣之负己,大臣见疑,势不免询谋左右
左右之臣窥其罅,乘其机,必有以中人主之欲,阴取威福之柄而窃弄之。
人主蔽于朝夕之所亲狎,疏远之言无自而入,蒙蔽之奸无自而知,所以驯致乱亡
强明且尔,况其下者乎?
宣帝一用恭、显,而元帝竟以恭、显乱,势使之然。
若夫败德乱常之事,出于庸君闇主后世以为戒,不敢覆车之辙
惜乎!
宣帝,汉之明主而乃有此,后嗣何观焉?
噫,元帝不足道也,《春秋责备贤者,愚为宣帝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