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大学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三二、《慈湖先生遗书》卷一三
言有似是而非,似深而浅,似精而粗,足以深入学者之意。
流毒肌肤,浃骨髓未易遽拔者,正以其与学者心术之病同,故合夫学者心术之中,其洁清滓浊者寡矣。
孔子仲由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不知」。
学者以不知为知者往往如是
盖其用力之久,积学之深,自以为穷高极远,蔑以加此。
无诘焉,诘则必穷,否则好己胜而已矣,其中心亦岂能洞焉而无少留阻?
近世二程尊信大学》之书,而学者靡然从之。
伊川固出明道下,明道入德矣,而尤不能无阻;
不能无阻,故无以识是书之疵。
大学》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
判身与心而离之病已露矣,犹未著白。
至于又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格物」。
噫,何其支也!
孔子无此言,颜、曾亦无此言,孟子亦无此言。
孔子曰「忠信」,曾子曰「忠恕」,孟子亦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已
他日又曰:「仁,人心也」。
未尝于心之外故作意也。
又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又曰「而勿正心」。
岂于心之外必诚其意,诚意之外又欲致知致知之外又欲格物哉!
取人大中至正之心,纷然而凿之,岂不为毒?
又曰:「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孔子临事而惧,作《易》者其有忧患
好贤乐善何所不可,而恶之也?
是安知夫恐惧好恶忧患正性变化,而未始或动也。
又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孔子谓心莫知其乡,而此必曰在正云者正意象之凝结
孔子所以止绝学者意者,谓是类也。
又曰:「在止于至善」。
所谓至善,即明德别称,非有二物,而又加止于之意。
禹曰「安女止」,非外加止于之意也。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浑然圆贯,初无心外作意之态也。
而《大学于是又继之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大禹之「安止」,文王之「敬止」,岂顽然无用之止哉!
见于事亲曰孝,见于与子曰慈,发于博爱曰仁,见于恭曰敬。
而此曰君止于仁,臣止于敬,父止于慈,子止于孝,何其局而不通也!
又曰「无所不用其极」,是又意说也。
致学于性外,积意为道,异乎子思无入而不自得矣。
胡不箕子武王洪范乎?
箕子之言「极」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论极如箕子,诚足以发挥人心之极矣。
盖人心即道,作好焉始失其道,作恶焉始失其道;
作意焉,辄偏辄党,始为非道。
所以明人心之本善,所以起意为害
而《大学》之书则不然,曰「无所不用其极」,曰「止于至善」,曰「必正其心」,曰「必诚其意」,反以作意为善,反蔽人心本有之善,似是而非也,似深而浅也,似精而粗也。
又曰:「道盛德至」。
可以言至也,道不可以言盛也。
道言盛,是又积意之所加而非本也。
又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吁,此膏肓之病也!
道亦曷尝浅深、有次第哉?
浅深次第学者入道自为不同耳,是人也,非道也。
学者学道,奚一一皆同?
欲以天下万世无益明道,而反壅之。
道无浅深,无次第,而反裂之。
人心自直,自一,自无他,顾作而起之,取而凿之。
岂特大学之士不可以是告之,虽小学不可以是乱之也。
小学虽未壮,其良心固未斲丧也。
作是书者固将以启佑后学,非欲以乱后学,而学者读之愈积其意,愈植其山径,愈丧其正也。
孔子大圣,其启佑学者造化之功,而三千之徒犹尚圣人谆谆四之诲。
有意态者则绝之,曰毋意
如此、必不如此者,又绝之曰毋必
固执不通者,绝之曰毋固
胸中隐然有我者存,则又绝之曰毋我
如是不胜其众,故门弟子总而记之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然则学者难乎脱是四者,自古则然,而况后世乎?
然则无讶乎《大学》之书盛行于今,未闻有指其疵者,不可不论也。
先生曰:「某少年不知礼记》多非圣人语,甚喜《大学》「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一章
后因觉,却于此知非道者所作。
忿懥则断不可有,至于恐惧,若以威武恐惧不可,或君父震怒恐惧,何不可
好乐,而好色好货不可,若好善好学,何不可
忧患,如为贫而忧、患失而忧则不可,若忧其不如舜,或忧虑国家,则何不可
不知道者率求道寂灭不知日用交错无非妙用
觉,则于日用应酬交错间,自无毫发非礼处。
故《大学》无「子曰」者,非圣人之
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
孟子性善,心未始不正
何用正其心,又何用诚其意,又何须格物
大学》曰:「小人閒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吁,作《大学》者其学亦陋矣!
小人情状如此何足明慎独之学哉!
茍不如此,则遂可以慎独乎?
疏略亦甚矣。
道者如此乎?
少时不知大学非圣人语,甚喜「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一章
后因有觉,却于此章知其非知道者作。
忿懥则断不可有,至于恐惧,特不可屈于威武恐惧尔,或君父震怒恐惧,何不可
好乐好色好货不可,若好善好学,何不可
忧患,而为贫而忧、患失而忧则不可,若忧道忧国,何不可
不知道者率求道寂静不知日用交错无非妙用
觉,则于日用应酬交错间自无非礼处。
故知大学非圣人之
益可验者,篇端无「子曰」二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