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己易1194年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二一、《慈湖先生遗书》卷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易者己也,非有他也。
以易为书不以易为己,不可也
以易为天地变化不以易为己之变化,不可也
天地,我之天地
变化,我之变化非他物也。
私者裂之,私者自小也。
包牺氏欲形容易,是已不可得,画而为━。
于戏,是可以形容吾体之似矣!
又谓是虽足以形容吾体,而吾体之中又有变化之殊焉,又无以形容之,画而为⚋。
━者,吾之也━。
━者,吾之⚋也,可画而不可言也,可以默识不可以智知也。
━者,吾之全也;
⚋者,吾之分也。
全即分也,分即全也。
生民以来未有能识吾之全者。
唯睹夫苍苍清明、而在上,始能言者,名之曰天;
又睹夫隤然博厚、而在下又名之曰地。
清明者,吾之清明博厚者,吾之博厚,而人不自知也。
不自知,而相与指名曰彼天也,彼地也;
不自知为我手足,而曰彼手也,彼足也;
不自知其为己之耳目鼻口,而曰彼耳目也,彼鼻口也。
是无惑乎自生民以来面墙比比,而不如是昏之甚者见谓聪明也。
所以为我者,毋曰血气形貌而已也。
吾性澄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无际非量
天者,吾性中之象;
地者,吾性中之形。
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皆我之所为也。
混融内外贯通无异殊,观━画,其旨昭昭矣。
厥后又系之辞曰《乾》,乾,健也,言乎千变万化不可纪极往古来今无所终穷,而吾体之刚健未始有改也。
言乎可指之象,则所谓天者是也
天即乾健者也,天即━画之所似者也。
天即己也,天即易也。
地者,天中有形者也。
吾之血气形骸清浊阴阳气合成之者也,吾未见天与与人之有三也。
三者形也,一者性也,亦曰道也,又曰易也。
名言不同,而其实一体也。
故夫《乾·彖》之言,举万物之流形变化皆在其中,而六十四卦之义尽备于《乾》之一卦矣。
清浊分,人物生,男女形,万物之在天下未尝不两,曰天与地,曰昼与夜,曰夫与妇,曰君与臣,曰尊与卑,曰大与小,曰贵与贱,曰刚与柔,曰动与静,曰善与恶,曰进与退,曰实与虚。
博观纵观何者非两?
⚋者,所以此者也。
又系之辞曰《坤》,坤,顺也,明乎地与妻、与臣、与柔之类也,然非有二道也。
《坤》者两画之《乾》,《乾》者━画之坤也。
故曰:「天地之道,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又曰:「明此以南面,尧之所以为君也;
此以北面,舜之所以为臣也」。
又曰:「吾道一以贯之」。
则夫《乾》、《坤》之《彖》虽有「大哉」、「至哉」之辨,以明君上下之分,而无二元也。
《坤》爻又曰「直方大」,又曰「以大终」也,又以明「大」与「至」之无二旨,《乾》与《坤》之无二道也。
《乾》何以三━也。
天,此物也,人,此物也,地,此物也,无二,一也,无二,己也,皆我之为也。
《坤》何以三⚋也?
天有阴阳日月明晦也,地有刚柔高下流止也,人有君臣夫妇贵贱善恶也。
☳,天下固有如此者也。
圣人系之辞曰《震》,明乎如此者阳为主自下而动且起也,此我之变态也。
☴,天下固有如此者也。
圣人系之辞曰《巽》,明乎如此者阴为主阴入于下,柔随之类也,此又我之变态也。
☵,天下有如此者也,圣人系之辞曰《坎》,言阳陷两阴之中,内阳而外阴,水之类也,此我之坎也。
☲,天下有如此者也,圣人系之辞曰《离》,言阴柔不能自立,丽乎两刚,又外阳中虚,为火之类也,此我之离也。
天下又有☶者,阳刚止截乎其上,故系之辞曰《艮》,艮止也,明乎我之止也。
天下又有☱者,阴柔发散其外,故系之辞曰《兑》,兑,说也,明乎我之说也。
天地万物万化万理皆一而已矣,举天地万物万化万理皆《乾》而已矣。
《坤》者《乾》之两,非《乾》之外复有《坤》也。
震》、《巽》、《坎》《、离》、《艮》、《兑》,又《乾》之交错散殊,非《乾》之外复有此六物也,皆吾之变化也。
不以天地万物万化万理为己,而惟执耳目鼻口四肢为己,是剖吾之全体而裂取分寸之肤也,是梏于血气自私也,自小也,非吾之躯止于六尺七尺而已也。
坐井而观天,不知天之大也
血气而观己,不知己之广也。
元亨利贞,吾之四德也。
本无此四者之殊,人之言之者自殊尔。
推吾之始,名之曰元,又曰仁。
言吾之通,名之曰亨,又曰礼。
言吾之利,名之曰利,又曰义。
言吾之正,名之曰贞,又曰固。
指吾之刚为九,指吾之柔为六,指吾之清浊天地,指吾之《震》、《巽》为雷风,指吾之《坎》、《离》为水火,指吾之《艮》、《兑》为山泽
又指吾之变而化之,错而通之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以吾之照临日月,以吾之变通四时,以吾之散殊清浊两间者为万物
以吾之视为目,以吾之听为耳,以吾之噬为口,以吾之臭为鼻,以吾之握为手,行为足,以吾之思虑为心。
言吾之变化云为深不可测,谓之曰神。
言吾心之本曰性;
言性之妙不可致诘不可以人为加焉,曰命。
得此谓之德,由此谓之道。
其觉谓之仁,其宜谓之义,其履谓之礼,其明谓之智,其昏谓之愚,其不实谓之伪。
其得谓之吉,其失谓之凶,其补过之无咎。
忻然谓之喜,其惨然谓之忧。
悔其非谓之悔,啬而小谓之吝。
其不偏不过谓之中,其非邪谓之正。
其尽焉谓之圣,其未尽焉谓之贤。
言乎其变谓之易,言乎其无所不通谓之道,言乎无二谓之一,今谓之己。
谓之己者,亦非离乎六尺而复有妙己也,一也。
二之者,私也,梏也。
安得无私与梏者而告之?
姑即六尺细究之。
目能视,所以能视者何物
能听
所以能听何物
口能噬,所以能噬者何物
鼻能臭,所以能臭者何物
手能运用屈信所以运用屈信何物
足能步趋所以步趋何物
血气周流所以周流何物
心能思虑所以思虑何物
可见也,其视不可见
可见也,其听不可见
可见,噬者不可见
可见,臭者不可见
手足可见,其运动步趋者不可见
血气可见,其使之周流者不可见
心之为脏可见,其能思虑者不可见
可见者有大有小,有彼有此,有纵有横,有高有下,不可得而一。
不可见者不大不小,不彼不此,不纵不横,不高不下不可得而二。
视与听若不一,其不可见则一。
视、听与噬、臭若不一,其不可见则一。
运用步趋周流思虑若不一,其不可见则一。
不可见者在视非视,在听非听,在噬非噬,在臭非臭,在运用屈信运用屈信,在步趋步趋,在周流周流,在思虑思虑
如此,听如此,噬如此,臭如此运用如此步趋如此周流如此思虑如此不思虑亦如此
如此,夜如此,寐如此,寤如此,生如此,死如此,天如此,地如此日月如此四时如此鬼神如此,行如此,止如此,古如此,今如此,前如此,后如此,彼如此,此如此,万如此,一如此圣人如此众人如此
自有而不自察也,终身之而不知其道也。
圣者不加,为愚者不损也。
自明也,自昏也。
未尝昏,此未尝明也,或者蔽之二之,自以为昏、为明也。
昏则二,明则一。
明因昏而立名,不有昏者,明无自而名也。
昏明皆人也,皆名也,非天也。
天即道,天即乾,天即易,天即人,天与人亦名也。
大传》曰「鼓万物不与圣人同忧」,此非先圣之言也。
忧即天,万物即天。
孔门之徒闻圣人之言而差之,以己意参其间,而有是言也,此非吾孔子之言也。
吾道一以贯之」,此孔子之言也。
其曰「易与天地准」,此亦非孔子之言也。
何以明之?
天地即易也,幽明本无故,不必曰「仰观俯察而后知其故也。
死生本无说,不必原始要终而后知其说也。
是皆非吾孔子之言也,其徒之己说也。
神即易,道即善,其曰「继之者善也」,离而二之也。
离道以善,庄周陷溺虚无之学也,非圣人之大道也。
孔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孔子之言也。
圣人即易也,德业即易也。
继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又非孔子之言也。
何者
离易与天地而二之也。
「子曰」之下,其言多善,间有微碍者,传录纪述者之差也,其大旨则善也。
不系之「子曰」者,其言多不善非圣人之言故也。
乾即易,坤即易,其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易不可见,则乾坤几乎息」。
又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非圣言,断断白黑如一二之易辨也。
如此类,不可胜纪
善学《易》者求诸己,不求诸书
圣作《易》,凡以开吾心之明而已
不求诸己而求诸书,其不明古圣之所指也甚矣。
是古圣指东,学者求西。
读书者满天下省己者千无一,万无一。
孔氏之门学者不知其几,而日至无几也,月至者又无几也,三月不违者颜氏子一人而已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有若圣人矣,而况不在孔门者乎?
幸有曾子不然,曰:「不可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不可尚已」。
此岂训诂之所能解也?
之者自知也,不可以语人也。
所可得而语人者,曰「吾无行不与二三子者」而已,终不可得而言也。
曰「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而已实无得以告人也。
何为其然也?
不可得而思也,矧可得而言也?
不可得而有也,矧可得而知也?
然则昏者亦不思而遂己,可乎?
曰正恐不能遂己,诚遂己,则不学之良能,不虑之良知我所自有也。
仁义礼智,我所自有也,万善自备也,百非自绝也。
意、必、固、我无自而生也。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何以于是
虽然,思亦何害于事?
箕子曰「思」、曰「睿」,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思亦何害于吾事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不可以精粗论也。
儆戒无虞,罔失法度」,正易道之妙也。
尧舜允执厥中」,执此也;
兢兢业业」,弗敢怠也。
禹之「克艰」,不敢易也。
汤「改过不吝」,去其不善而复于善也。
文王翼翼」,小心也。
信吾信,谨吾谨,儆戒儆戒,执吾执,兢兢兢兢业业业业,艰吾艰,改吾改,翼翼翼翼无二我也,无二易也。
既曰「天下何思何虑」矣,而又曰执、曰兢兢业业、曰艰、曰改过、曰翼翼无思无虑者固如此乎?
兢兢,但业业,但克艰而弗易,但改过,但翼翼
兢兢业业,克艰而不易时,此心果可得而见乎?
不可得而见乎?
果动乎?
果不动乎?
特未之察耳。
似动而不移也,似变而未尝改也。
不改不移,谓之寂然不动可也,谓之无思无虑可也,谓之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可也
天下之至动也,此天下至赜也。
也者,像此者也。
也者,效此者也。
非赜自赜,动自动也。
一物殊名也,一人姓名字行之不同也。
此非沈虚陷寂者之所能识也,亦非憧憧往来者之所能知也。
然而至易也,至简也,或者以为难,近取诸身,殊不远也。
身犹远尔,近取诸心,即此而已矣。
曾子传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孟子学之,曰:「仁,人心也」。
又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又曰:「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孺子父母也,非所要誉乡党朋友也」。
于戏
足以指明人心之本良矣。
学者往往遂领孟子意而不复疑其有他者,千万而不一二也。
孟子言必称尧舜于以孟子之言虽谆谆,而当时之听之者藐藐
此道甚明,甚易,甚简,而人自疑,自惑,不信
使当时闻言而遂信者众,必不至孟子谆谆如此也。
能识恻隐真心孺子入井之时,则何思何虑之妙人人之所自有也,纯诚洞白之质人人之所自有也,广大无疆之体人人所自有也。
此心常见日用饮食之间,造次颠沛之间,而人不自省也。
孔子曰:「造次于是颠沛于是」。
子思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曰道也者未始须臾离也。
非曰造次间为之,颠沛间为之,无须臾而不为也。
心本一也,无二也,无尝断而复续也;
无向不如而今如是也;
无向如是而今不如是也
昼夜一也,古今一也,少壮不强衰老不弱也。
可强可弱者血气也,无强弱者心也;
有断有续者思虑也,无断无续者心也。
能明此心,则思虑断续,而吾心无断续
血气强弱,而吾心无强弱
有思无思而吾心无二
不能明此心,则以思虑为心,虽欲无断续不可得矣。
血气为己,虽欲无强弱不可得矣。
虽欲造次于是颠沛于是无须臾不于是,勉强从事不须臾而罢矣,况于造次乎?
况于颠沛乎?
《书》曰:「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如此则亦伪而已矣,非诚也。
孔子曰「主忠信」,忠信者,诚实而已无他妙也,而圣人以是为主本。
或者过而索之,外而求之,故反失。
忠信之心即道心,即仁义礼智之心,即不勉而中、不思得之心。
通乎一,万事毕。
差之毫釐,缪以千里
不远复,此心复也。
复频放而频反也,亦危矣
然已复,则如常矣,无咎也。
得此则吉,失此则凶。
无虞他日吉凶,但观一念虑之得失
《乾》之初而不肯潜,此心放也。
当五不能飞,此心固也。
三而不惕,此心慢也。
四而不疑,此心止也。
循吾本心以往,则能飞,能潜,能疑,能惕,能用天下之九,亦能用天下之六,能尽通天下之故。
仕止久速,一合其宜,周旋曲折,各其可,非勤劳而为之也,吾心中自有如是十百千万散殊正义也。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非吾心外物也,故曰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时措宜也,言乎其自宜也,非求乎宜者也。
孔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远人不可以为道
人之为道似善矣,而孔子截截断断甚言不可
孟子窥之,亦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此岂计度而图之也?
此岂拟议成之也?
拟议而成其变化」,此非圣人之言也,学者臆说也。
孰知夫「君终日乾乾」而非意也,「频复独复」而非反也,「利于不息之贞」而非升也,「震来虩虩」非惧也,「其亡其亡」非虑也?
何「天之衢亨」非通也,「括囊无咎无誉」非闭也,「三日不食」非穷也,「扬于王庭非得志也,「介于石」非止也,「出门同人」非往也
终日之而鬼神莫我识也,圣智莫我测也。
虽我亦有所不自知而况他人乎?
如秋阳之暴,至白而无瑕也;
江汉之濯,至洁而无滓也。
混混无涯无畔、无始无终也。
天地大也毫发非小也,昼非明、夜非晦也,往非古也,此非今也,它日非后也,「鸢飞戾天」非鸢也,「鱼跃于渊」非鱼也。
天下日月明照不知自我也,天下雨露之润而不知自我也,天下雷霆之威而不知自我也,日夜行乎吾己之中而以为他物也。
其曰「范围天地发育万物」也,非过论也。
孔子曰「哀乐相生」,虽使明目视之不可得而见也;
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哀乐有形,哭笑有声,而曰不可见不可闻,何也?
非心思之所能及也,非言语之所能载也。
我之所自有也,而不可知也,不可识也。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未有知近而不知远也,未有知小而不知大也
远近一物也,小大无二体也。
闺门之内若近而实远也,若小而实大也
即敬即爱,无不通矣;
有伦有叙,无不同矣。
放之东海之东而准也,放之西海之西而准也,放之南海之南而准也,放之北海之北而准也。
不可思也,不可远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