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公孙弘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东塘集》卷二○
或曰公孙弘不用卜式知人者。
余曰不然,作《公孙弘辩》。
卜式上书,愿输家助边
上使使问:「欲为官乎」?
曰:「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有冤欲言乎」?
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何故冤」。
使者曰:「苟子何故」?
曰:「天子匈奴,愚以为贤者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上以语丞相公孙弘曰:「此非人情
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不报
呜呼
公孙弘其以妾妇之道事其君也。
观弘立朝大概显然尽在史册,固不必枚举而后见。
然独恶其以卜式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愚以《春秋诛意法绳之,则妾妇之说信矣。
方弘之事武帝,其矫伪足以欺世而愚俗,而独不能以诬汲黯
盖天下之理,惟正足以识邪,惟诚足以照伪。
彼其见诘于汲黯,略不少恕。
一言之发,一事之举,谯责,皆溯其心之所未形见者,旁诘而曲数之。
曾无一日自纵肆,往往费辞曲说,仅足以临时解纷之计。
其视辈,恨不斥去也。
卜式输财之奏,虽未可以为美事,然观其答使者反覆之言,与其牧羊治民之语,其忠纯质直守道徇理,不徇情势,是盖汲黯之似者。
心固逆知之,彼谓使一日居于朝廷,则又复汲黯矣。
不能制,而乃附益之,吾其危哉。
意出此,故曰「愿陛下勿许」,则其怀疑猜忌之意,所以剌剌于中者为何如
后既为郎,凡因时讽谏,以死请行,指盐铁为难,谓舟车之可罢,此岂辈所可企万分一者,而曰「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呜呼
刚明英武汉武,且不足以奸人之计,信乎!
君子难进而易退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