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使民宜之解试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四九、《象山集》卷二九
不可使知吾道之义,而可使享吾道之宜。
使道而不宜天下,则圣人亦乌取乎道哉?
圣人出有为天下,变而通之,神而化之,而天下之民鼓舞踊跃,莫不以为宜而安之者,亦尽其道而已矣。
大传》曰「使民宜之」,以此
夫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非圣人固不使之知也,若道之义,则彼民之愚盖有所不能知也。
若乃其道之宜,则圣人与天下之民共由而共享之。
方民未知佃渔也,圣人作为网罟,而民宜于网罟矣。
方民未知耕稼也,圣人作为耒耜,而民宜于耒耜矣。
以至舟楫弧矢杵臼莫不宜于民。
虽其以象以义,取诸《离》、《益》之诸卦,而其所使民宜之者,盖无以异于黄帝尧、舜之《乾》、《坤》也。
黄帝尧、舜氏之作,其备物制用,立成以为天下利者,前圣备之矣,故其使民之者独见垂裳之治。
黄帝之事于六艺无所考信,而尧、舜之事则载之典谟彰彰可考。
如明五刑,典三礼,疏江河,驱虎豹,凡建法立制都俞咨询,以宜其民者,盖不为少矣。
而夫特称荡荡无名无为而治,则其所宜之者,一出于道而已
故曰「尧以是传之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