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林叔虎1190年3月3日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六、《象山集》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叔虎才美,试于一县,真游刃有馀地矣。
顾其志义文采,郁未尽施行,且观腾骧耳。
学宫之壮,恨不得即一拭目
记文见委,义当效力,第非仓卒所能成耳。
去冬贵溪作《重修学记》,谩往其刻一观
向为仲权作《宜章学记》,莫曾见否?
今竟未刻岂其不当仲权意者耶?
近观仲权所向,亦有可念者。
淳叟身后事亦粗办,然极可怜
晚节仲权正己莫逆友,死者已矣,生者顾未知其所终,又可怜也。
寿夭富贵贱,皆不足多为学者道。
古之圣贤,如关龙逢之诛,王子比干剖心颜、闵夭疾孔、孟厄穷至今煌煌宇宙间,庸何伤哉?
去年尾在山间,闻伯蕃侄讣以归,亲旧家庭抚棺视窆之役,相寻卒岁,今犹有侄妇之丧未葬。
然更阅涉历此道益明,益不敢不勉。
年间书问文记颇多不能尽录。
小儿录《经德堂记》往,此文颇有补于吾道
荆公祠记》刻并往,此是断百馀年未了底大公案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中第行内「义当与之戮力」字下,脱「若虚捐岁月自弃也」九字,「好议论」字下羡「人」一字,若令人写出,增损而读之,乃无遗恨。
当时钱伯同弱翁书,弱翁臂痛不能书伯同逼替,复送来某自书,恃有前本,碎纸写去,偶有此脱羡。
伯同恐是意欲增损,遂依后本刻,至今不满
后当更书小本,叙此曲直,跋其后,置诸壁间也。
晦翁复书,因得发明平生学问之病,近得尽朋友之义,远则破后学之疑,为后世之益。
若夫志卑识闇,居斯世斯世之徒,固不足以论此。
长沙胡季随,乃五峰幼子师事张南轩,又妻其女。
南轩没后,又讲学晦翁之门,亦尝至临安相聚
此人操行甚谨悫,志学亦甚笃,但学不得其方,大困而不知反。
去年亦有书来此,今录所答渠书并所复陈君举书往。
固有甘心小人者,此无可言矣。
不肯小人甘心常人者,又未足言也。
不肯常人,而堕于流俗中力不能自拔,又无贤师提掖之,此可念也。
又有非其力不能自拔其所往往不类流俗,坚笃精勤无须臾閒暇。
又有徒党传习日不暇给,又其书汗牛充栋,而迷惑浸溺,流痼缠绵有甚甘心小人甘心常人者,此岂不可怜哉?
上古圣贤先知此道以此道觉此民,后世学绝道丧邪说蜂起熟烂以至今日斯民无所归命
士人凭私臆决大抵可怜矣,而号称学者又复如此,道何由而明哉?
晦翁第二书,多是提此学之纲,非独辨无极之说而已,可更熟复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