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守(三)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六、《象山集》卷九、《隐居通议》卷一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三○、《江右文钞》卷四
违远色笑倏尔经时洽闻讴谣,益用乡德。
某自省事以来五十年矣,不知易太守,其贤而可称者,惟张安国赵景明陈时中钱伯同四人,殆如晨星相望可谓难得矣。
执事临之,又光于诸公邦人何幸
虽然属者郡政不竞已甚积弊宿蠹,殆难驱除
猾吏豪家相为表里,根盘节错,为民蟊贼
质之淳黠,势之强弱相去悬绝本非对偶
吏胥府廷文案宿留邦君之侧,以閒剧劳逸尝吾之喜愠,以日月淹速尝吾之忘忆,为之先后缓急开阖损益,以蔽吾聪明,乱吾是非,而行其计。
豪家高赀,厚党与附会左右之人,创端绪于事外,以乱本旨,结左證于党中,以实伪事,工为节目,以与吏符合而成其说。
吾以异乡之人,一旦而听之,非素谙其俗,而府中深崇,闾里之事,不接于吾之目,涂巷之言,不闻于吾之耳。
被害者又淳厚柔弱,类不能自明自达
听断之际,欲必得其情而不为所欺,此甚明者所难也。
吾虽得其情,彼尚或能为牵制,以格吾之施行
吾断之速,则文疏事漏,而无以绝其辞。
吾求之详,则日引月长,适以生其奸。
况其是非曲直之未分,而常有以贰吾之心,疑吾之见,变乱事实,而其情亦未易得也
一堕其计,奸恶失所畏,善良失所恃矣,岂不难哉?
善恶之习,犹阴阳相为消长无两大之理。
一人之身,善习长而恶习消,则为贤人反是则为愚。
一国之俗,善习长而恶习消,则为治国反是为乱
时之所以否泰者,亦在此而已
开辟以来羲皇而降圣君贤相名卿大夫相与扶持封植者,善也;
其所防闲杜绝者,恶也。
明明在上者,明此而已
火在天上,《大有》,明之至也。
《象》曰:「君子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传亦有之:「为国家者,见恶农夫之务去草焉,芟荑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植,则善者信矣」。
夫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使夫子生今之世,为今之吏,亦岂遽使人无讼哉?
《易》有《讼》卦,其来久矣不能无讼,岂唯今日
若其听讼之间,是非易位善恶倒置,而曰自有使人无讼之道,无是理也。
舜之受终,必流共工幽州,放驩兜崇山,窜三苗三危,殛鲧于羽山而后天下咸服。
夫子之得鲁政,必诛少正卯两观之下,而后沈犹不敢朝饮其羊。
公镇氏出其妻,镇溃氏踰境而徙,鲁之鬻牛马不豫价。
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前圣后圣,其揆一也。
必使无讼之道,当于听讼之间见之矣。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此其存心也。
后世苟且以逃吏责,钩距立威者,岂可同年而语哉?
举斯心以加诸彼,使善习日长恶习日消,恶者屈,善者信,其无讼也必矣。
照知之素,辄效区区,以裨万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