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辅之 其一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象山集》卷三
来书累累及己事,辞复而意切,读之甚喜慰
如是,谁不欲相告者,况如某之直而多言者耶?
今此子寿兄入邑,此事政可面论
第恐事罢不复能留,至邑又有谒见应接之烦,虽相见,有不暇及此耳。
故略寓此言之。
蒙谕针膏肓之说,且师友切磋之言,孰不欲各中其病,顾恐学未至,识未明,不能知人病耳
又恐言或中病,而听者不自以为病,不能受耳。
又子方求吾言,但当尽子受言之道,不当教我告子之方。
使我告子而无其方,则其言不足求矣。
岂可教之使如何告子耶?
必欲教人告己,是何异玉人雕琢玉哉?
至引孔子弟子问仁、问政、问孝之说,此尤非所宜言。
孟子孔子,特曰愿学而已
吾于孔子弟子方且师仰敬畏不暇,如颜子曾子,固不待论,平时读书子夏子游子张蘧伯玉南宫适诸贤言行未尝不惕焉愧畏钦服师承之。
而子遽可以孔子望我邪?
且子既能究圣人弟子之言,知其无不尽处,扩而充之,圣人只如此是已。
已知教人之方,则吾当北面矣,尚何以针子膏肓邪?
虽然庸讵知此言之非针子膏肓也?
至此欲止,恐子未能深悟,试更为详言之。
学者大病在于师心自用
师心自用则不克己不能听言虽使羲皇唐、虞以来圣人之言毕闻于耳,毕熟于口,毕记于心,祗益其私,增其病耳
为过益大,去道愈远,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来书备尝险阻辛苦,而无操心危虑患深之效,此亦非也。
子之能特然自立,异于流俗趣舍求是,而施设不苟
人之所为,有所不敢为,人所不能为,己或能为之。
人之所知,有所不敢知,人所不能知,己或能知之。
凡此岂非操心危、虑患深之效欤?
虽然至于师心自用学植不进,未必不由此也。
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不必淫邪放僻,显显狼狈,如流俗不肖子者也。
盖皆放古先圣言行,依仁义道德之意,如杨、墨乡原之类是也
此等不遇圣贤道者,则皆自负有道有德,人亦以为有道有德岂不可畏哉?
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
所闻,行所知要须本正。
其本不正,而尊所闻,行所知,只成得个檐版。
沉溺曲学诐行正道之所诋斥,累百世而不赦,岂不可畏哉?
若与流俗人同过,其过尚小,檐版沉溺之过,其过甚大,真所谓膏肓之病也。
来书程明道先生静亦定、动亦定之语,此非子所知也。
定之动静,非有二也。
来书自谓静而定,亦恐未能果如是也,是处静处不同矣。
子之意,岂不自谓静时尚或能定,独难于动而定耶?
凡子所谓定者,非果定也,岂有定于静而不能定于动邪?
至又谓近虽未能不动,而于动中之定颇庶几焉,此正是檐版处。
子寿兄可面扣之。
若已悟得,亦不妨验过。
如意未平,而子寿处或冗未暇言,无惜以片纸见问切磋之益,政有所望非所敢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