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朱元晦 其一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九、《象山集》卷二、《太极发明》卷一、《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五、《宋史纪事本末》卷八○、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乾隆《龙虎山志》卷一四、《南宋文范》外编卷三
黄、易二生归,奉正月十四日书,备承改岁动息,慰浣之剧。
不得嗣问,倏又经时日深驰乡。
闻已赴阙奏事何日对扬
伏想大摅素蕴,为明主忠言动悟渊衷,以幸天下
恨未得即闻绪馀,沃此倾渴
外间传闻留中讲读未知信否
诚得如此,岂胜庆幸
乡人彭世昌得一山,在信之西境,距敝庐两舍而近,实龙虎山之宗。
巨陵特起,豗然如象,名曰象山
山间自为原坞,良田清池,无异平野
山涧合为瀑流,垂注数里。
两崖有蟠怪石却略偃蹇,中为茂林
琼瑶冰雪倾倒激射飞洒映带其间春夏流壮,势如奔雷
木石自为阶梯,可沿以观。
佳处玉渊卧龙未易优劣
往岁彭子结一庐相延,某亦自为精舍于其侧。
春间携一侄二息读书其上。
得胜处为方丈以居,前挹闽山,奇峰万叠后带二溪,下赴彭蠡
学子稍稍结茅其傍,相从讲习,此理为之日明
舞雩咏归千载同乐
昔年两得侍教康庐之集,加款于鹅湖,然犹卤莽浅陋,未能成章无以相发,甚自愧也。
比日少进,甚思一侍函丈,当有启助,以卒馀教。
尚此未能,登高临流,每用怅惘
往岁尊兄与梭山家兄书,尝因南丰便人僭易区区,蒙复书许以卒请,不胜幸甚
古之圣贤,惟理是视,之圣,而询于刍荛曾子易箦,盖得于执烛童子
《蒙》九二曰:「纳妇,吉」。
苟当于理,虽妇人孺子之言所不弃也。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或乖理致,虽出古书不敢尽信也。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人言岂可忽哉?
山兄谓:「《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疑非周子所为
不然,则或是其学未成时所作;
不然,则或是他人之文,后人不辨也。
盖《通书·理性命章》言中焉止矣。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
曰一,曰中,即太极也,未尝于其上加无极字。
动静章》言五行阴阳太极,亦无无极之文。
假令太极图说》是其所传,或其少时所作,则作《通书》时不言无极,盖已知其说之非矣」。
此言殆未可忽也。
兄谓梭山急迫,看人文字未能尽彼之情,而欲遽申己意,是以轻于立论,徒为多说,而未必果当于理。
大学》曰:「无诸而后诸人」。
人无古今、智愚、贤不肖,皆言也,皆文字也。
观兄与梭山之书,已不能酬斯言矣,尚何以责梭山哉?
尊兄向与梭山书云:「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万化根本
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根本」。
太极者,实有是理,圣人从而发明之耳,非以空言立论,使后人簸弄颊舌纸笔之间也。
其为万化根本固自素定,其足不足、能不能,岂以人言不言之故耶?
《易·大传》曰:「易有太极」。
圣人言有,今乃言无,何也?
作《大传》时不言无极太极何尝同于一物,而不足万化根本耶?
洪范五皇极列在九畴之中,不言无极太极亦何尝同于一物,而不足万化根本耶?
太极固自若也,尊兄只管言来言去,转加糊涂,此真所谓轻于立论,徒为多说,而未必果当于理也。
兄号句句而论、字字而议有年矣,宜益工益密,立言精确足以悟疑辨惑,乃反疏脱如此,宜有以自反矣。
后书又谓:「无极即是无形太极即是有理
周先生学者错认太极别为一物,故着无极二字以明之」。
《易》之《大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已是形而上者,况太极乎?
文义举知之矣。
自有《大传》,至今几年,未闻有错认太极别为一物者。
设有愚谬至此奚啻不能三隅反,何足上烦老先生特地于「太极上加无极二字以晓之乎。
且「极」字亦不可以「形」字释之。
盖极者,中也,言无极则是犹言无中也,是奚可哉?
若惧学者泥于形器申释之,则宜如《诗》言「上天之载」,而于下赞之曰「无声无臭可也,岂宜以「无极」字加于太极之上?
朱子发濂溪得《太极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其必有考。
希夷之学,老氏之学也。
无极二字,出于《老子·知其雄章》,吾圣人之书所无有也。
老子首章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而卒同之,此老氏宗旨也。
无极太极」,即是此旨。
老氏学之不正,见理不明,所蔽在此。
于此用力之深,为日之久,曾此之不能辨,何也?
通书》「中焉止矣」之言,与此昭然不类,而兄曾不之察,何也?
太极图说》以「无极二字冠首,而《通书终篇未尝一及无极」字。
二程言论文字至多,亦未尝一及无极」字。
假令初实有是图,观其后未尝一及无极」字,可见其道之进,而不自以为是也。
兄今考订注释表显尊信如此其至,恐未得为善祖述者也。
潘清逸诗文可见矣,彼岂能濂溪者?
明道伊川亲师濂溪当时名贤居潘右者亦复不少濂溪之志,卒属于潘,可见子孙不能世其学也。
兄何据之笃乎?
山兄之言恐未宜忽也。
孟子墨者夷之辩,则据其「爱无等差」之言;
许行辩,则据其「与并耕」之言;
告子辩,则据其「义外」与「人无分善不善」之言,未尝泛为料度之说。
兄之论辩则异于是
如某今者所论,则皆据尊兄书中要语不敢增损
或稍用尊兄泛辞以相绳纠者,亦差有證据,抑所谓「夫民今而后反之也」。
书令梭山「宽心游意反覆二家之言,必使于其所说如出于吾之所为者,而无纤芥之疑,然后可以发言立论,而断其可否,则其为辩也不烦,而理之所在无不得矣」。
彼方深疑其说之非,则又安能使之如出于其所为者而无纤芥之疑哉?
若其如出于吾之所为者而无纤芥之疑,则无不可矣,尚何论可立、否之可断哉?
兄之此言,无乃亦少伤于急迫而未精耶?
兄又谓:「一以急迫之意求之,则于察理已不能精,而于彼之情,又不详尽,则徒为纷纷,虽欲不差不可得矣」。
夫子自道也。
向在南康,论兄所解《告子》「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一章非是,兄令某平心观之。
某尝答曰:甲与乙辩,方各是其说,甲则曰愿某乙平心也,乙亦曰愿某甲平心也,平心之说,恐难明白不若据事论理可也
今此「急迫」之说,「宽心游意」之说,正相类耳。
论事理,不必以此等压之,然后可明也。
山气宽缓观书未尝草草,必优游讽咏耐久䌷绎
今以急迫指之,虽他人亦未喻也。
夫辨是非,别邪正,决疑似,固贵于峻洁明白若乃料度罗织文致之辞,愿兄无易之也。
山兄所以不复致辩者,盖以兄执己之意甚固,而视人之言甚忽,求胜不求益也,某则以为不然
尊兄平日惓惓朋友求箴规切磨之益,盖亦甚至
独群雌孤雄,人非惟不敢忠言进于左右,亦未有能为言者言论横出,其势然耳。
向来相聚,每以不能副兄所期为愧。
比者自谓少进方将合并承教
今兄为时所用进退殊路合并未可期也。
又蒙许其吐露,辄寓此少见区区
尊意不以为然,幸不惮下教。
政远,惟为国保爱,倚需柄用,以泽天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