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驷马桥记 南宋 · 京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五、《成都文类》卷二五、《全蜀艺文志》卷三三、嘉庆《四川通志》卷三一
成都城北门百步有桥,旧名清远,凡自佗道来成都者必经焉。
清献赵公所编《成都集记》最为精详,余因究清远得名之自,则成都有桥七,谓象应七星独清不与
及究司马长卿题柱之所,名升仙乃在数,然其说谓当在上五里,今之名升仙在下七里,《集记》已疑其非古矣。
余谓长卿飘飘凌云天地意气发轫长安时,欲与山川泄其不平,其操笔大书当于万目睽睽之地,决不在三家市无疑也。
况象应七星之义,必其屈曲连属不应升仙独与它桥相辽绝
陵谷变移,册牍有缺逸,窃意近时清远昔日升仙不然九逵之冲,百堞之旁,一杠梁如此,反不载于《成都集记》,何耶?
《集记》作于国朝,使清远之名果得于古,清献公岂肯略之于简之外
久欲订正之而无其因。
先是,桥隶邑尉邑尉苟且逭责,叠石编木,工不精良不惟简陋,视会府弗称,岁久石且泐,木且折,势将圮败,过者病焉。
乃于农隙水涸时撤而新之,取长卿题柱之语扁以「驷马」。
因去清远不经之名,托其辨也;
不废升仙相仍之地,存其疑也。
或曰是则然矣,无亦贵富期待蜀士耶?
曰,余何敢蜀士,余所期待又在贵富外。
名当传信,稽事考迹,曰驷马为宜。
粤自六丁开蜀,参井岷峨英灵耻秦不文德不忍剑关者百七十有馀年,至汉文翁,始振发之。
长卿实钟其英灵者,首入帝京,以雄丽温雅之文动万乘,震一时
其后蜀士接轸以进者,皆长卿破其荒,议公当文翁亚。
文翁创兴之学,长卿经行之桥,事虽不侔,迹皆不当芜没
余来成都学官欹倾欲压,已改筑栋宇
人谓自成均而下无此壮观,似足以文翁化俗万分
兹建桥以驷马名,自是长卿遗踪不泯矣。
若曰长卿全德不为蜀士所多,则非余访古名桥之意也。
桥石其址以酾水,如堆阜者三屋,其背以障风雨如楼观者十有五楹,板其墟,距江底高二十有二尺,其修十有七丈,其广二丈,甃南北两涘以禦冲决,翼东西两亭以便登览
经始故岁十二月戊戌,告具于今四月之辰。
是役也,取予公帑则民不知扰,责成寮寀则官无妄费,易名以辨千古之疑,则所传或不朽,持是以纪于石,尚庶几无愧辞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