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礼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双溪集》卷四、《新安文献志》卷三二
周官六典周公经治之法也。
秦人竹简以畀炎火
汉兴,诸儒传于煨烬之馀,藏于岩穴之间,其书已亡而幸存
汉既除挟书之律,武帝时六典始出,帝不以为善,作十论七难以排之,藏于秘府不立学官,其书虽存而如亡。
天下之治不可无法犹之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
六典之备也,武帝志欲驰骛规矩准绳之外,虽四代之书且以为朴学而弗好,其于《周礼何有立论排之宜矣。
东都诸儒知有《周礼》,而其说不同
以为战国阴谋之书者,何休也;
以为周公太平之迹者,郑康成也。
六官所掌,纲正而目举,井井有条,而诋之以为战国阴谋,休谬矣。
康成以为太平之迹,其说亦未然也。
治法太平大备,而所以太平不专系于法之详也。
周公辅政流言不安于朝,而之于东都
及其《鸱鸮》之诗作、《金縢》之书启然后成王逆公以归。
既归之后,伐,作洛邑,迁殷民
既平,殷民既迁,洛邑既成公则归政成王矣。
当公归政之时,成王莅政之初,淮夷未定也,而况公未归政,未平殷民未迁,洛邑未成,虽有六典安得尽举而行之?
成王即政,巡侯甸,伐淮夷中外无事还归在丰,作《周官》之书以戒饬士大夫,则周公经制,盖施行此时
是以六典之法至太平而后备,非用六典而能致太平也。
夫为治有定法天下无定时,时异则法异,虽相授一道,法亦不能无损益也。
分画九州,尧之制也,至舜则析而为十有二州
分命羲、和,尧之制也,至夏羲、和合为一官
圣人人情,观世变立法经治,虽不可变,亦不可泥古,此周公之意也。
而读《周礼》者至今不能无疑王畿不可以方千里也,五服不可以分为九服也,三等之国不可斥之以为五等也,井田之制积同为成,积丘为县都,内外不容异制也。
或者见其可疑,则曰《周礼》非周公全书也,盖汉儒以意易之者多矣。
汉儒之言《周礼》,诚不能无失,然亦不敢遽变其意也。
考之于经,见其可疑,举而归罪于汉儒,岂得至论哉?
且夫禹之五服,服五百里,各指一面言之,故东西相距五千。
周之九服,方五百里,则以其方广言之,东西相距其地亦止于五千,又何斥大封域之有?
梁州之地,职方所无,周公岂不能复先王故土而治之?
然而不在封域内者,务广德不务广地可知矣。
言其斥大封域九服,考之不详之故也。
周之洛邑,虽曰天地之中,北近大河东西长而南北狭,不可以方千里
然温在今之河北下阳在今之河东,皆畿内地不以为限也。
若曰河南不能方千里,则商人之都在河北涯,「邦畿千里」,何以见于商颂》?
则言千里王畿非实者,亦考之不详之故也。
井田之法,凡九夫井,皆以成田言之,沟洫道涂不与焉。
内而乡遂,外而县都,其法一也。
然在乡遂则一井积之,方十里成,又自一成积之,方百里同,所以定乡授田之数也。
在家邑则自一井积而为邑丘,甸,四甸县,四县都,所以公卿采地也。
郑康成不察内之同、外邑都皆自一井积之,见其广狭不同,而以为井田异制
又为之说曰:「一甸之地旁加一以为成,一都之地旁加十里同」。
康成之误,有以汩经之文,而先王井地之制不应内外异法,此又考之不详之过也。
若夫三等之国分为五等,则周公之意盖逆虑世变而求有以制之也。
唐虞之世,天下号为万国,然强则肆,弱则屈,敌则争,于是迭相兼并
至周之初,宇内不过千八百国,则向之万国社稷丘墟十七八矣。
周公于是欲分而五等自公以下所食之地少附庸之国多,欲其以大比小,以小事大庶几可以小大相维
然必建邦国时方定其地,初非取先王经制之国,尽从而更张之也。
周公虽定六官之制,亦度时措之宜而行之,盖有定其制而未行者矣,亦有已行之,后世随时而变者矣。
定鼎郏鄏,谓之建国以为民极,然未尝都洛,幽王之败,周始东徙,此所谓定其制而未行者
三等之国分为五等,法虽立而未行,亦此意也。
五刑之罪二千五百,穆王变为祥刑凡三千条。
穆王成王未远也,然不周公之法。
吕刑一书夫子盖有取焉。
所谓后世随时而变者也。
若曰封数大国,则诸侯尽扰司徒之制,言封国不言徙国,以封为徙,此又考之不详之过也。
虽然前辈之所疑者吾固推经意而辨之矣。
周礼》犹有可疑者,先儒盖未之疑也。
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且祀昊天南至服裘为宜,祀黄帝季夏盛暑之月而亦服裘,可乎?
王搢大圭,又执镇圭朝日
考工记》谓之大圭其长三尺,杼上首。
郑康成玉方一寸其重一斤,若圭长三尺设若其博二寸有半,其厚四分,则其重殆三十斤,而王能搢之乎?
王乘玉辂,建太常,维者六人,服皆衮冕
衮冕,王与上公之服也,维太常徒行于车后,乃亦衣龙衮,与王同服,不几尊卑无辨乎?
太宰六官之长也,其属六十,而内小臣寺人九嫔世妇女御之职皆与焉。
天子正卿,而宦寺宫妾悉为之属,不已亵乎?
天官既有世妇春官又有世妇,且曰每宫卿二人
谓之妇,则不得以为卿。
郑康成乃曰如汉有长秋,亦以士人居之。
士人为卿,则又不得谓之妇矣。
王后六宫,而天子六卿,若宫有二卿,则卿十有二人何其数之多耶?
周礼一书今学者所传,康成训释也,则康成可谓有功于《周礼》矣
虽然六官制度康成而传,亦以康成而晦。
康成之于经,一则纬说汩之,一则臆说汩之,是以周公之典,其意不得不晦也。
周公之典既晦,是以学者不得不疑也。
前辈之所疑者,不揆其僣而释之。
而吾之所疑,则世未有之者,后必有能辨之者矣。
故表其说以待来者考正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