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读易笔记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八、《双溪集》卷三、《经义考》卷二七
未有书契之初,羲皇首画八卦文字生焉,则《易》之有书,由有画也。
画以数起,数之用于占者,世虽未之能学,至其本元河图起于天一、地二,而变于九六、七八。
天一之画奇,其数以太阳之九;
地二之画耦,其数以太阴之六;
之用,衍以少阳之七七;
卦之重,定于少阴之八八。
此学《易》者所通知也。
由数起画,画者象之所寓,象者理之所托也。
象则不著矣,舍画则象不明矣。
三画八卦六画六十四卦,画变则象异,画不变则象同。
有体而理无迹也,有体则显,无迹则隐。
本隐以之显,圣人立象之意也;
即显以索隐学者观象之方也。
文王犹惧后人未能有见,故发其凡于卦之彖;
周公又本文王之旨,著其变于卦之爻。
爻彖之词具,而于象与理可以见其端倪矣。
虽然圣人之经或言约而旨博,或语密而义深,读者未必遽了,非文王周公故隐而不发也。
开其端于言之中,而存其意于言之外,欲学者深思而自得之则象所蕴畜,义味深长,可玩而不可厌也。
尼父生知之圣也,而读《易》韦编三绝,且曰「假我数年」,则于《易》道彬彬矣。
十翼训释不惮辞费学者岂得易言之哉?
秦焚古文字,《易》以卜筮之书幸存,此天地鬼神之所护持,以诏来世
而自汉以来,《易》道不明焦延寿京房孟喜之徒遁入于小数曲学无足深诮;
郑玄虞翻之流穿凿附会,象既支离,理滋晦蚀
王弼其后,遽弃象不论后人乐其说之简且便也,故汉儒之学尽废,而弼之注释独行于今
然「木上有水为井」,「以木巽火为鼎」,「上止下动为颐」,「颐中有物为噬嗑」,此四卦不能削去其象也。
六十四卦等耳,岂有四卦当论其象,六十卦可略而不议乎?
之言曰:「筌所以在鱼,得鱼忘筌
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象之筌也,象者意之蹄也,舍筌蹄无以得鱼兔,则舍象求意,亦知其不可,而猥曰「义苟在健,何必乾始为马
苟在顺,何必坤始为牛」,是未得鱼兔,先弃筌蹄之说也。
或者知象不可去,既不能尽通,又不肯阙所不知,则为之说曰:「《易》之有象,犹《书》有譬谕,《诗》有比兴也。
不可去,亦不必泥,得其意足矣」。
此与无异,亦未为确论也。
夫《易》,三圣人所尽心也,立义深于《诗》、《书》,而措辞严于《春秋》。
《书》之有譬,《诗》之有比,惟意所之,初无定旨。
《易》象反是,以奇耦之画摹写天地万物形似,而寄于六十四卦之中。
一卦六画,画有此象,圣人即著之于辞,画无此象,不泛然旁引曲取也,岂得执《诗》、《书》比谕为例哉?
前辈尝有疑其不然者,故于象数求之加详,然掇拾先儒旧说,嚼糟粕之馀,失甘香之味,其所发明无几耳。
炎读《易》三十年,不得其门而入岁在辛亥,始脱于县之厄。
明年归自中都侨寓古艾,杜门扫径寻绎旧学
久之,若有所悟,譬犹往来熟习山海之间,虽未能手探宝贝,然宝气所在,或望而见之。
释然笑曰:观六画之象而未合爻、彖之辞,是未得其象也;
爻、彖之辞而未合六画之象,是未得其辞也。
象与辞未能融会,而曰得圣人之意,其中否特未定也。
管蠡之见,何足窥测高深
本之于画,验之以辞,对观互考,二者如合符契,则笔记之。
未达阙焉以为圣经不可易知,固不可强通也。
河南邵氏曰:「画前有《易》,删后无《诗」》。
不特象为可忘,且并以画为可遗,其说高矣
《易》而可以无画,但不知三圣尽心于此垂世立教者,其旨果安在也?
或曰:「然则《易》尽于画乎」?
曰:《易》者变也,其变始于乾坤
天地阖辟乾坤也,吾身动静亦一乾坤也,而画能尽之乎?
乾坤而上不可以象求。
通变不穷者命之曰道,藏用不测者命之曰神,立独而无对者命之曰太极,而画能示之乎?
虽然,无画而可以体《易》,伏羲文王之事也;
有画而后可以语《易》,学者之事也。
不玩周公尼父之辞,而曰吾求《易》于六爻之外,此系风捕影之类,而炎则不已矣
以此得罪传道贤哲未可知也;
以此见取于好古之君子,亦未可知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