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葛密院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双溪集》卷二
炎尝谓为天下计者不可以喜于多事,亦不可以习于无事
喜于多事则有轻躁妄动之忧,习于无事则有苟且偷安之患。
夫惟静而有远虑、动而有定守者,然后足以天下之势,待天下之机,制天下之变,以成天下之务。
不然轻躁而浅谋者固多败矣,而苟且偷安因循不振,亦不能有成
是故圣人经世之心,不畏多难而畏无难,盖无难而深畏者所以多难不畏也。
南北解仇行李往来玉帛交贽,方内犬吠之警,此宗庙社稷之灵、生民之福也。
然兵偃而不用,其久安之计欤?
抑亦养威蓄力,以为观衅而动之资欤?
天下幸而无事战守之备少弛,三十年于此矣。
恭惟主上寿皇睿谋,绍高宗盛烈相公真材硕德周旋两地,且专右府本兵之寄,深略远算独运帷幄之中,而折冲万里之外
固非有司所能测知,而其浅者炎请试一言之,相公机政之暇试一观之,可乎?
今日壤地东起海滨西入巴蜀绵亘万里,有争天下之全势,而荆襄天下脊膂也。
襄阳邓州精骑疾驰,不一二日可至于洛阳之郊,则进取之策以荆襄为重。
诸葛孔明周公瑾蜀先主、孙仲谋言之详矣,在今日未可深论也。
至于守禦之策,则荆襄之地尺寸有所必争。
自古国于江左得蜀则重,重则强,失则孤,孤则弱。
吴蜀相去远矣,朝廷所恃以有四川之地者,荆襄扼其孔道也。
荆襄之间,其重镇有三:一曰襄阳,二曰江陵,三曰鄂渚
兵聚于此,而信阳汉东郢亭德安等处,岁分数百军士戍之。
夫分戍于沿边支郡城小不坚,兵少而不精,此不足以自固,则江汉上游所恃以为金汤者特三镇耳。
大将鄂渚戍卒凡五六万人
其副在襄阳戍卒二万人
江陵介于襄鄂之间,戍卒不满万人
襄阳国之门户也,而恃江陵以为唇齿,恃鄂、岳以为根柢
疆埸有事,其伸缩舒卷之机,虽不可以预图,然鄂渚地远江陵兵少,则襄阳易危,其表里重轻之势不可不素定也,惟相公熟筹之。
古之用兵者,有勇力之士,有智术之士。
智术之士运筹策而为之谋,勇力之士履行阵而为之用,二者不可阙一也。
其大则汉高之子房其次曹公之有贾诩先主之有法正,其下则田忌之有孙膑以为军师袁绍之有田丰以为谋主
此数人者非能身犯矢石也,然谋之用否,胜负随之。
自文分为两涂士大夫不服习于骑射,而军旅之士属之武夫,士有谈兵者人必笑之。
夫力扼虎射中远,为士者诚有所未能,至于虚实、决成败,较之挟匹夫之勇固有间矣。
今议者往往谓世无人才,炎独以为不然
事以才而后济,才因事而后见,天下无事深谋奇计之士无以其所长。
自古英豪不遭兴运,恐亦未免湮没销铄,与草木俱腐,而谓天下无人则过矣。
庙堂垂意选用,取其不责其勇,用其谋不求其力,则天下之奇才乃可网罗无遗
相公图之。
将者国之爪牙三军司命也。
二三大将出于朝廷之所擢用,愚不敢妄议。
自诸统制以下至于副将,虽曰偏裨,然缓急之际朝廷亦恃以为干城
有勇而无智者且患其寡谋而易败,甚者其力不习甲马,其技不熟弓矢,亦或使之当偏裨之任一旦遇敌,其不足恃亦明矣。
夫聚数万人辕门,岂无骁勇沉鸷之士可以戎行千夫长者
若责二三大将各秉公心,视其怯懦者黜之,察其勇敢者升之,则此曹莫不踊跃鼓舞,以功名自许,戎容可肃,士气可壮矣。
相公图之。
将帅所恃以用三军者,非威无以使之畏而不骄,非恩无以使之附而不离
李牧之犒飨,窦婴分金,皆以恩意抚摩其下也。
既以恩而固结之,然后以威而整齐之,则驱之于死地,可使如臂指相随
军士之贫甚矣,将帅视之秦人越人肥瘠不甚顾恤
平居无事,以势相待,以法相制,固不敢为乱,万一有羽书之警,率而用之,恐难于尽其死力耳。
相公图之。
神州赤县沦于敌国版图者踰六十年,士大夫慨然有意北向,而不肯燕坐江淮之南,义当然也。
事以密成,以泄败。
炎窃见邸报或言布衣某人上书论边防利害,或言布衣某人上言论恢复事宜
庙堂上君相谋之,边鄙之上将帅谋之,彼书生猖狂之言果何为者,安用传之四方哉?
且夫有谋敌之意而使人之者疏也,无谋敌之意而使人之者殆也。
相公图之。
新安一介下士也,随牒州县二十馀年,自知不才无以求闻于当世,固未尝一开口论天下之事,亦未尝一举足至公相之庭。
岁月侵寻,试彫县于江湖之外百忧薰心,而身将老矣,故终更而来仰望相公之贤,愿扫门一见焉,而不可无以藉手也,故为湖北末议八篇自见其所言,为《临江刬弊》一编自见其所行;
而其情犹有不能自已者,故又以书先焉。
天下之事,其浅者不足载之于书,而其深者难以笔舌尽也。
张敞曰:「心之精微,口不能言」。
言且不能而况于书乎!
虽然,炎之来,未能忘情于仕者也。
相公略观其言,察其愚陋而弃之,则炎之分也;
矜其蹭蹬而收之,则炎之幸也。
干冒钧严俯伏待命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