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丹基归一论 南宋 · 陈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翠虚篇》(正统道藏本)
古人有言:「得其一,万事毕」。
噫,诚哉是言也,此吾所以刻丹经之繁芜,标紫书之枢要,盖为是也。
一也者,金丹之基也,实千经万论之原,千变万化之祖也。
以要言之,天魂地魄,即日精月华也。
红铅黑汞,即金精木液也。
乌兔即龟蛇也,马牛即龙虎也。
朱砂水银,乃黄芽白雪之骨也。
丹砂秋石,乃白金黑锡之由也。
别之为男女夫妇,体之为金木水火,类之为青幽徐扬,象之为乾坤坎离。
或曰河车者,或黄舆者,或有言交梨火枣者,或有言金砂玉汞者,又如丁翁黄婆之名,婴儿姹女之号,拆为黑白,分为青黄,有如许之纷纷。
其实阴阳二字也,是皆一物。
谓如守一坛,戊己户,玄关一窍,玄牝之门,神水华池,铅炉土釜,朱砂鼎,偃月炉,中黄宫,丹元府,神室气府,关元丹田,呼吸之根,凝结之所,此又皆一处也。
复如冬夏二至,春秋两分,卯酉甲庚,弦望晦朔,子午己亥,寅子坤申,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一年交合,一月周回,离坎之时,兔鸡之月,乾巽之穴,二八之门,朝屯暮蒙,昼姤夜复,人不知以为果须依时按节,推气测候,分拆数法,准则铢爻,故日视土圭,夜瞻刻漏,谬之甚矣。
又岂知周年造化,乃周身之精气,日夜时刻,乃精气之变态也。
其中有衰有旺,有升降有浮沉,有清有浊。
是以圣人以外象證之,殊不知天地气数,在乎一时之工夫也。
所以中间有阴阳寒暑之證,有生杀盈亏之状,小则按百刻,大则如一年,只在一时而然也。
然一时即一处也,一处即一物也。
人知此之所以为一,则采取有法,运用有度,斤两有则,水火有等,与夫抽添进退之妙,沐浴交结之奥,不无防危虑险也。
若毫釐之失,则日月失道,金汞异炉,非知造化之深者,莫克知阴阳之义,如是其秘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金丹也,金丹即道也。
古仙上灵,诏人鍊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故乃入道之捷径耳,故有「片饷工夫,自然交媾,回风混合,百日工灵」之语。
行之九月,谓之九转,鍊之一年,谓之圣胎。
此其所以隐而不露者,以上天秘惜,不欲轻泄此道耳,岂得无祸福于传授贤否之间乎?
既以唾、涕、精、津、气、血液为阴物也,又以泥丸、丹田、心、肾、脾、肺、尾闾、夹脊、口、鼻非真一处也,何从而知金木之所以间隔,水火之所以既未济者?
能以「一」之一字订诸群经,参诸往哲,勿以神气为自然归复,勿以禅定为自然交合。
审能如是,或恐暗合孙吴,而终非促百脉以归源,穷九关而彻底,三火所聚,八水同归者也。
至于神入气为胎,火鍊药成丹,岂容易明。
有曰神卫气者,有曰神凝则气聚者,有曰神气自然归复者。
皓首茫然,反起虚无之叹,夫岂知丹基之真,一为妙哉!
若将游浮灵,揖华佺于空蒙盲霭之上者,得一可以毕万,故作《丹基归一论》以付学者白玉蟾颍川陈泥丸太乙刀圭之说传诸后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