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太宗功德兼隆论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止斋论祖》卷下
世之人主其所得天下者治天下,裕如也,而既得之,始之不以礼,取守异效,而终始不能相配,则自汉以来人主恨之。
此而非其势之相反也,无道德以养其心,则功成之后难居,而气盛志得者皆所以为后遗祸也。
唐太宗战守攻取之馀,而刻意仁义礼智之治,功在当时,德在后世史臣以「兼隆」称之。
愚谓若太宗者亦以养其心有道矣,太宗功德兼隆。
夫以讴歌既归而与人为善,视陶渔耕稼无政焉;
一为葵丘之会,君臣争侈,无复在莒之时之念。
大抵人之分量,当于变迁转徙时观之。
艰难时,群雄逐逐而起,而谁无有帝王四海之意,直愿听命一夫哉?
争久而分定,惟宽坚厚忍者得之
则夫得天下于战争攘取所不能济者,是必远过人者。
使其处艰难之心为处安宁之心,处荆棘草莽之心为处黄屋左纛之心,处军旅孰胜孰负之心为处百官万民之心,则诗书所称亦犹可勉
魏晋而下何其纷纷也!
事集而衅随,名大而怨作,自强而世不继,则相仍而有之。
嗟夫,兵莫惨于骄,祸莫大富贵,此有道者之为惜也。
太宗之兴,夫岂有远过晋魏之始哉?
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
此亦太宗也,身取而身守之,无变乎其心,是果浅才凉德者所能邪?
魏徵藩邸之雠臣也,若以庸君处之,诛戮摈斥,死不足快。
就使藏怒,不宿怨,则生全之既仁矣,仁义之劝,何为特排众议刻意而从之?
尝试观其相与之际,殆有己所不能堪者,而太宗受之一无难色
此心此时,殆与造化同量,与不以鲧废禹者同量,与克商之后偃然自访九畴亡国之虏者同量
自汉高、文、景终怨雍齿,迟赏朱虚,竟疏张释之,皆不及也。
孟子》曰:汤威公学于伊管而臣之,故不劳而王。
且伯天下莫难克己私也,太宗克于畴昔所不平之私,如洗泥滓,此其为贞观无足怪者。
得天以是守天以是功德兼隆,其中必有受之者矣。
盖尝论之,事不两立者,不正一者也;
不及远者,不反其本者也。
是故屡胜之才,易地而废;
用功不深者,则更事不能以守。
太宗之功德夫如是而求兼隆者哉?
昔者曾子之论勇,曰:「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自反而不缩,虽󰐙宽博,吾不惴焉」。
彼其一弱一强相反也,孟子以为守约之功。
盖一而二,能弱而相彊,惟养心者能之。
太宗攘孤隋、毙群盗之气,俄而悉心委计下风,以行三代之仁义譬如牧野虎贲之士脱剑,或而冠冕粹然士大夫也,而无勉彊作劳之意。
吾固以见太宗所存
向使太宗以是持之,贞观之治不止此。
《诗》曰:「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痛矣云何吁矣」。
人马俱病,非陟砠无见也。
事变之来,有甚于陟砠者矣。
辽东之役、仆碑之事,此所以太宗,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