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下得人谓之仁论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八、《止斋论祖》卷上
圣人不以私心天下,亦不轻以其公心弃天下
夫不以其私心天下,故虽天下之大,不认为己有也,犹举而授之于人。
不以公心弃天下,故虽举而授之人,非取夫高世之名以自异也,必择夫合天下之望者而后与之。
圣人之仁天下,至是亦尽矣。
夫有天下而传之人,人情所不乐也;
人情所不乐为而圣人为之,亦必有大不安于心矣。
圣人之心以为,啬其利于吾身,而不虞其害于后世天下之民将有不得其所者,故夫之者所以忧天下也。
然徒有忧天下之诚,而其人无足以受天下之道,是亦误天下也。
吾身获高世之名,而天下其实祸,仁者如是乎?
必也其人之处天下与吾之处天下相若然后释然与之。
呜呼圣人之爱天下,果何时而已邪!
尧舜之仁,所以万世诵之,至今不衰也。
孟子推明之,曰:「为天下得人谓之仁」。
继之「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其善论尧舜者哉!
人皆曰:尧舜之逊,憔其无心天下也。
圣人之有天下非得已也,故惟恐天下不去己。
噫,圣人望望然速天下之去己,其自谋也亦逸矣,其待天下何其薄也!
圣人之在天下,犹乳之在赤子也。
赤子一日而失乳,父母必有所不忍;
圣人而忍于脱天下之累,而幸乎一己自便,其独忍之也哉
天下乐易一己独乐,其大小何如也?
故夫尧舜之逊天下,非诚安于捐天下也,其虑天下甚远也。
今夫庶人之家犹世其业,有天下而世其业,常也。
其所宜与而加之于其所非望,其为拂天下之常也亦甚矣。
尧舜好异者,而求咈天下之常也哉
尧舜而咈天下之常,必有所恻然者,而非忍为也。
大抵尧舜之心非苟于私天下,亦非苟于公天下也。
苟于私天下,则朱、均之不肖不暇计;
苟于公天下,则舜亦何历试,禹亦何必谋且卜哉?
尧舜所以不爱于朱、均,而犹不决舜、禹者,皆忧其病天下也。
与其袭乎天下故而至于负天下,孰若时措之以天下之权?
如其喜乎趣天下之权,亦无以大慰天下,则何贵乎变天下之故?
必得天下之人,然后天下而传之。
非吾独传之也,为天下共传之也;
非吾以天下与人也,是以斯人与天下也。
呜呼尧舜之仁天下何其若是之至也!
人君之于天下,能以其身利之者盖寡也;
后世贤否不恤也。
尧舜之于天下,非其以其身利之,又以其后之人利之。
以其身利之者尧舜之分也;
其后之人利之者尧舜之仁也。
天下之事,所自不足虑,而其所不及者深可虑也。
吾能保今日之所自为,而不能他日之所不及,则其仁也亦狭矣。
子文传政子玉子玉之败,君子以为真子文之举也。
况夫以天下畀人而为天下病,独可逭天下之责哉?
故尧之所亲为者其仁小,得舜以遗天下者其仁大。
舜之所亲为者其仁小,得禹以遗天下者其仁大。
孟子曰,尧舜之仁不在爱物,而在亲贤,盖于此乎取之。
三代以还人主所以天下计,浅迫而无术要近效而无远图
固有以其身同天下之贱役与天下均其劳苦而后谓之仁。
噫,彼乌知尧舜用心也哉
或曰:禹之益、汤之伊尹武王周公,皆天下之人也。
三代之君不传之贤,而传之继世之子无乃衰于仁邪?
曰:不然
圣人有为天下非好怪也。
尧舜与人,非尧舜意也,势也。
使朱、均之才仅如启与太甲成王犹可以寄天下,则舜禹之圣亦得以为益与伊尹周公,而天下阴受得人之泽,后世无致于可疑是非尧舜之意哉?
然则尧舜不为汤武也,非不欲为也,不可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