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左朝散郎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江都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致仕左通议大夫王公行状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五、《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九、《吕东莱正学编》卷一、《秘笈新书》卷五、《经义考》卷八○、一二二、二四二
曾祖汝能,故任尚书都官郎中,赠尚书工部侍郎
妣蒋氏,赠清源郡太君
母氏,赠云安郡太君
查氏,赠荥阳郡太君
宝臣,故任殿中丞,赠左正议大夫
周氏,赠吴兴郡太君
父几,故任朝散大夫尚书主客员外郎,赠左金紫光禄大夫
妣曾氏,赠鲁郡夫人
吴氏,赠建安郡夫人
公讳居正字刚中
上世蜀人
王师之开蜀,孟昶举其族朝京师,太祖悉官故臣,公之高祖与焉。
维扬,乐其土风,因徙名数扬之江都
曾大父皇考三世,皆有列于朝,名迹班班士大夫间。
公生十六年而孤,太夫人春秋高,一以家事公办
而耆学益力,兼昼夜不息崭然见头角
去,游太学太学诸公闻声交驩
初,熙宁中王荆公安石新义天下其后章、蔡更用事,槩以王氏说律天下士,尽名老师宿儒绪言馀论为曲学,学辄摈斥
是时内外校官非《三经义》、《字说不登几案,他书虽世通行者,或不能举其篇秩
公勉以亲命,屈意场屋,心独非之,未尝作新进士语,留落不耦十年
党友镌说公:「盍少自贬」?
公叹曰:「此天穷我,非人为也。
一第自有时,心之是非可改邪」?
久之建安黄公齐大司成,得公所程试,骤许以王佐才,娄置前列
明年大比黄公知贡举,欲擢公文首选,以风示多士
共事者议不咸奏名犹在第二,赐上舍出身,是岁宣和三年也。
解褐未几,服太夫人丧,筑室墓左,疏食水饮三年里人始识古丧礼
免丧,调饶州安仁县荆南府府学教授
大名、镇江两帅交牒辟公教授府学,皆无所就。
太上皇帝即位,诏部刺吏二千石杂举所知,以礼劝驾
公家维扬部使者上公名应诏书,公谢却之。
郡遣别驾数十踵门强起公,公卧不应
徽州州学教授,未赴,召命两下辞疾不前。
丞相高平范公宗尹公同进士也,为上言公直孝友当今无辈于是复有旨趣甚急
公至行在所,与范公相劳苦,且曰:「始与公言云何
时危如此公位宰相,不亟出所学,拔元元涂炭中,尚谁待?
避寇崎岖阳羡山谷间,分死沟壑,勉出见公,一道此意耳」。
范公矍然失席曰:「宗尹知罪矣」。
赐对便殿,公奏:「昔人有言,君以为难,易将至矣。
今日之事,朝廷皆曰难,则当有易为之理。
国势日益弱,敌气日益骄,何耶?
昔人所谓难则强勉以为之,今以为难而不复所为,以待天意之自回,强虏自毙也。
臣观宣和之末有识之士固已袖手窃叹,以为难而不可为者十五六。
及至靖康,则陛下以为宣和孰难?
靖康之末以为难而不可为者十八九。
至于建炎,则陛下以为靖康孰难?
由此言之,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也?
宣和以为难,故有靖康之祸;
靖康以为难,故有今日之忧。
而亦云,则臣有所不忍闻矣」。
且条仁宗圣训十事以献,上甚悦。
明日,谕宰相曰:「如王某人材岁月间得一人亦幸矣」。
承奉郎太常博士
绍兴元年,除礼部员外郎
上将宗祀明堂有司疑于严父之文,议不时定诏用皇祐故事合祭天地,并配祖宗
公立议曰:「古之帝王肇造区夏者,皆无配天之祭。
圣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
太祖则周之后稷,配祭于郊者也;
太宗则周之文王配祭明堂者也。
皇祐宗祀固宜太祖太宗配。
当时盖拘严父之说,故配帝并登真宗
其后英宗朝,孙抃请专配以近考,司马光、吕诲争,以为绌祖进父。
神宗皇帝亦谓周公宗祀成王之世,成王文王为祖,则明堂非以考配明矣。
主上绍统,自真宗至于神宗均为祖庙,独跻则患无名,并配则同祫飨,请合祭昊天上帝皇地祇明堂,奉太祖太宗配」。
礼部议是。
隆祐太后升遐讨论册礼
公言:「国朝追册母后,皆由前日未及尊称
太后蚤俪宸极蒙垢绍圣,退处道宫
元符三年五月太后为元皇后诏书徽宗皇帝受命钦圣献肃皇后冢妇明甚
崇宁初权臣悖礼,以卑废尊,是太后隆名已正于元符不在靖康变故之日也。
谓宜专用元符诏书,明指奸臣沮格告天宗庙」。
不果册。
抚州甘露降,图以闻。
公请却其图勿内,台臣继公劾守,夺其州。
一岁,进太常少卿,兼修政局参议官起居郎
上方乡规谏,公次前听纳事为《集谏》十五卷,以开广上意
以时务遍访群臣,公献疏数千言,其论省费尤详。
曰:「宋兴一百七十三年矣,自朝廷四方百司庶府朝夕之所行,盖一百七十三年弥文之事也。
今天幅裂海内鼎沸陛下所居行宫所至行在,而于一日二日少驻跸之。
顷以数路数十州土地所出,欲尽为向者一百七十三年之事,不忍暂有所废革
臣窃以今日为能奉行祖宗故事则可,谓之知时变则可也
夫不随时省事而乃欲随事以省费,故今日事例减半之说,究其实未始不重费而徒示人以弱。
臣请以一事而言之。
国初舆地之广、人材之众,岁放进士不过数十
近者陛下亲策士于庭,释褐命官四五百人,此其费亦大矣
御试之日,臣备员考官,遇夜,有司给烛半挺,曰:『此省费也』。
呜呼,其省费之术亦已拙矣!
他事大氐类此
臣愿诏大臣,计百事之费而论定之
若曰兴衰拨乱之事也,则为之;
禦寇备敌之事也,则为之;
任贤使能救恤百姓之事也,则为之。
不在此等涉秋毫之费者,一切姑置勿论,则费省国裕矣」。
疏奏识者许其剀切
右文殿修撰婺州
州贡罗,旧制岁财万疋,崇宁后,希进者增其数以市恩,至五倍民力大屈
建炎中,诏蠲其二万八千,著为定制
四岁主计者格前诏建白岁输一切崇宁之旧。
三上章,未报,遣僚属政事堂言状
大臣方持其议,计司督趣邮传旁午,公置其檄不行掾吏震栗交谒更谏。
公曰:「吾愿身坐之,不以诸君也」。
呼吏为文书付曹曰:「即有谴,诸君以此自解」?
公复手疏不可以闻,上感悟,亟如公请
免符下,里愉户怿,驩若更生
异时公归自永嘉,涂出婺,空一郡之郭东迎父老车下,曰:「公去八年,吾州免二十三万缣矣」。
转运使移州共御炉炭,下其式,肤理非若胡桃鹁鸽中程公报之曰:「炭之期限则诺,彼民以炭自业者,率居深山穷谷中,安知所谓胡桃文、鹁鸽色耶?
上方简俭以新改风俗臣下顾以浮侈败之,不可」。
他日还朝从容上诵其语。
上曰:「朕服御膳羞未尝精粗,况附火取温煖而已,岂较炭之文色耶」?
地狭仰给邻壤,岁漕以赡之,舟楫卒徒资用皆严主办,起皇祐讫建炎以为常。
严人辄请令婺旁县民家致之,严纾挽运劳。
公曰:「民赋已重,加以道里,费是两也,且未有籍婺而输严者」。
言于朝,复其故。
徙知饶州,未至郡,以太常少卿召。
半道,除起居舍人
数月,除中书舍人,兼史馆修撰,秩左通直郎,服三品
大将张俊江上,遣卒至彭泽县
卒,故县也,负侵辱其令,令郭彦参械之狱。
怒,诉于上,诏为罢参。
公言不畏强禦无罪
又陈有田在诸郡,丐免征徭
公言:「兵兴以来士大夫勋戚之家科敷编户等,盖欲宽民力、均有无使贵上下同力一心共济国事,况将相之臣,乃不能体此乎」?
除目有自中出者,公言近习请托进拟不自朝廷,所系不轻,因录皇祐诏书以进,上皆嘉纳
其馀救弊裨阙,所还制敕甚众。
如论平江检涝官吏不当劾、和州被兵宜除其贡绢,事多施行
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顿首辞曰:「臣愚不足以二事,愿尽力佐司马」。
竟不拜直院之命。
北边解严,诏百官各以疆事对。
公力言防江之备不可撤,上采其策。
一意忧国出入禁门,以人主知己,排权掎贵亡所避,同列严惮公,出其下。
车驾亲征也,公实扈从
平江羽檄狎至柄臣进退保计。
上顾曰:「如王某必不肯为」。
其为上所敬如此
眷礼日加,且将授以政,异意者皆侧目视公。
公畏谗之就,连拜章请郡,上不得已,除徽猷阁直学士、知饶州
入辞上谕以即大用,复曰:「台州陈橐治郡有迹,吾难其继者,无以易卿」。
改命台州
言者危语中公,上记其忠,才下除徽猷阁待制
至郡未几提举江州太平观屏居栝苍者三年,上念公未尝置。
公弟驾部郎居修以职事对,上曰:「卿兄安在」?
大用矣。
中书舍人刘大中上论制诰,上曰:「如王某极得词臣体」。
侍御史萧振论守令贤否上举公守婺日免贡罗、御炉炭事,曰:「守臣爱惜姓皆如此,朕复何忧」?
廷中意公且复用。
起知温州
秦丞相参知政事也,甚善公,间而论天下事锐甚。
既为相,所言皆不雠
公疾其诡,言于上曰:「尝语臣:中国之人惟当著衣啖饭,共图中兴
时臣心服其言,谓有志中兴要当如此
又自谓使为相,数月必有以惊动天下
施设乃止于是
陛下以臣所闻,使行其平昔之言」。
秦丞相惭怒前好尽矣。
及是秦丞相专国,公自知不为所容,在温半年,亟以目疾请祠,归阳羡避谤深居时事一不挂口
客至,清坐竟日,谈订经史而已
祠官之考十有二,游心事外,人莫能窥其际。
秦丞相晚节权益张,尤畏恶善类大诛谴以立威岭海间累系无虚郡,虽公阖门托疾,犹夺徽猷阁待制
等视荣辱晏如也。
绍兴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以疾终于里第享年六十有五。
累官左朝散郎,爵江都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明年夏五月甲申,葬于常州宜兴清泉乡孙墓村杨塘坞。
公没之年,秦丞相薨,太上皇亲揽万几,甄辟淑慝,还公故职,以直前谩,且诏予一子官。
用子登朝,赠左通议大夫
公气高亮仪观丰硕声音满堂
其学根极六艺深醇闳肆,以崇是辟非己任
自其少年已不为王氏说所倾动慨然欲黜其不臧觉世迷。
于是稽参隽艾,钩索圣蕴,摧新学诐淫邪遁之辞,迎笔披靡,虽老于王氏学者莫能自解
龟山杨先生时公会毗陵,出所著《三经义辨》示公,曰:「吾犹举其端以告学者而已,欲鬓栉而毫缉之未遑也,非子莫成吾志者」。
愈益感厉首尾十载,迄以成书,为《毛诗辨学二十卷,《尚书辨学十三卷,《周礼辨学五卷,《辨学外集一卷
靖康建炎以来朝廷惩创王氏邪说之祸,罢配享,仆坐像,更科举法,置春秋博士弟子员国论略定
然馀朋遗党合力诋沮,所以摇正道者万端
赖太上皇持之坚,既不得逞,则阴挟故习候伺间隙识者惧焉。
会故相韩仪公忠彦请谥,公时赞奉,尝引仪公熙宁初近臣坐讲之请以定谥,且谓:「自是君尊臣卑,犹天地定位不可改易
淫辞曲说厚诬天下,谓天子北面之仪,君臣有送宾之义,天下卒莫之信,实有大功名教,宜谥曰文礼」。
尽发王氏之谬以警在列读者皆竦。
而韩氏子乃以故未有礼义谥者,竭宰相求易,宰相以谓公,公不为改。
其在兵部,以事请对上因王安石新学士大夫心术之害。
公进曰:「臣侧闻陛下深恶安石之学久矣不识圣心灼见其弊安在,敢请」。
上曰:「安石之学,杂以霸道,取商鞅富国强兵
今日之祸,人徒蔡京、王黼之罪,而不知天下之乱生于安石」。
公对曰:「祸乱之源,诚如圣训
安石所学,得罪万世者,不止于此」。
为上陈安石训释经义无父无君一二事。
作色曰:「是岂不名教
孟子所谓邪说者,正谓是矣」。
于是请以《辨学》为献,上许之。
公序上语,系于《辨学书首
先时名公卿斥王氏者辈出,犹不能辟。
至公上《辨学》,而杨先生三经义辨》亦列于秘府二书经纬孔孟本指始明。
士皆回心向道如水赴壑,天下不复宗王氏。
太上皇帝表章圣学之功,而公龟山先生诸贤之助也。
公他所著书,有《春秋本义十二卷,《论语感发十卷,《孟子疑难十四卷文集十卷,《西垣集》五卷,《兵民条例一卷
公奉入门,班昆弟字孤无留者。
居安蚤世差择良士,以其女归之。
郊祀,任弟居厚以官。
逮公亡,季子布衣云。
马氏,赠硕人
二子:曰复,右承议郎通判临安府;
曰从,右承事郎湖州长兴县丞。
五女,长适右朝奉郎、干辨行在诸司粮料院仲兟,次适右文林郎保宁军节度推官韩亢,次适将仕郎公本,次适左从政郎信州玉山县丞孙琏,次适右承奉郎朱咢。
孙男五人,曰椿、槢、、植、棠。
孙女一人,尚幼。
公位禁从,当书于史,碑于隧,谨撰爵里族系寿年行治太史氏,副在私家,以俟立言君子
谨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