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武王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三、《十先生奥论注前集》卷一、《诸儒奥论策学统宗前集》卷二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
一日无君者,固武王之忧,亦伯夷之忧也。
武王今日之无君,而伯夷后世之无君,忧不同而君一也。
吾尝读《泰誓》之书,未尝不悲武王有无君之心也。
武王之无君,天下之有君也;
武王得无君之非,而天下获有君之幸。
以己之非而幸易天下之幸,奚不可也
伯夷则不之恕也。
吾观汤之惭未释于伐夏之日,而仲虺则释之;
武王自谓于汤有光,而伯夷则非之,何者
汤无伯夷则惭,而武王之臣皆,故非也。
不见于汤,则非必见于
未见武王,则释先见于
汤之惭、之非、武王之光、之释,皆同此忧也。
无武之光,无之释,则天下无善治
无夷之非,无汤之惭,则后世无宁君。
吾固谓数圣贤者,同乎其忧,不同一世万世之忧也。
虽然,汤为之而身惭,而武王则假于人者,何也?
武王之势然也。
文王盖尝有惭矣,非徒为汤之惭,而且惭乎为汤也。
使武王而复惭焉,是视天下之无其主也,故武王任无君之非而有伯夷非无君之责,使今日有得君之利而后无从乱之虞。
嗟乎
武王意亦深矣,而其迹则逆也,其理则悖也,而亦难以孚乎人。
今观数之辞则详而明,誓众之辞则曲而直,援文王之辞则大而著,意者之罪,直取其心,而著文王之德,期以取信天下而已
吁,以己之意而求以孚乎人,人亦既德矣,而况于援亲之德而强以说人,吾未始不为武王病也。
虽然武王诚病也,文王之德天下皆知之,而亦何俟于予言?
然不如是,则人无以取信于我也。
泰誓》之书,吾当略其数之辞而考其自誓之辞,然后可以武王之心。
且其言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曰「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
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意者天下之意如此其孚,文考之德如此其著,今日之过非天人也,非文考也,乃予一人之过也。
夫以必胜之辞而伐至不仁天眷人予而犹惧其有差,吾以是武王之心也。
不怨天,不尤人,不咎文考之过,不知当时之非,不避后世之议,以天下之责而萃于一己
天下何与武王武王为之若是力也?
不忍天下之病而自居其身以忠也。
是以放牛归马天下也,散财天下也,武王何与焉?
吁!
盖至是而后武王之心。
昔者夫子序《洪范》之书,则曰:「武王胜商,杀,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洪范者,大法也。
访大法亡国之臣,吾固谓非武王则不访,非箕子则莫陈也。
而夫子则详直而序之者意者以谓可胜则胜,非求胜也;
可杀则杀,非过杀也;
可立则立,立之所以为仁;
可归则归,归之所以为义。
武王一以无心处之,斯其所以为皇极之君也欤
吁!
盖至是而后,益见武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