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朱侍讲元晦 其六 1174年2月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一、《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官下粗遣,学浅力薄视职日增愧负
不敢苟简自恕,然殊未能大有所釐正耳
至于区区课试之末,则固未尝深较也。
张丈邻墙,日夕相过讲论
士子有志于此者,亦有一二辈,切摩工夫,粗不歇断续
又时阅来诲,策厉警省者殊多,但书不尽意,终不若侍坐隅、难疑答问亲切耳。
邪说诐行,辞而辟之,诚今日任此道者之责。
窃尝异端不息,由正学不明,此盛彼衰,互相消长莫若尽力于此
此道光明盛大,则彼之消铄无日矣。
孟子所谓「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旧说以闲为闲习意味甚长。
杨、墨肆行,政以吾道之衰耳。
孟子所以不求之它,而以闲习先圣之道为急先务
淫辞诐行之放,则固自次第也,不知吾丈以为如何
所以为此说者,非欲含糊纵释黑白不辨,但恐专意外攘,而内修工夫或少耳。
向来所论智仁勇,终恐难分轻重,盖三者天下达德通圣、贤、常人而言之也。
圣人则智也仁也勇也,皆生知安行也;
贤人则智也仁也勇也,皆学知利行也;
常人则智也仁也勇也,皆困知勉行也。
恐难指定为学知利行,勇为困知勉行龟山之说,终不免有疑也。
周子「仁义中正主静」之说,前书言「仁中正」皆主乎此,非谓中正仁义皆静之用而别有块然静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乃中正仁义之体,而万物一源也。
中则无不正矣,必并言之曰中、正、仁,则无不义矣。
必并言之曰仁、义,亦犹元可以四德,而与亨、利、贞俱列;
可以四端,而与义、礼、智同称
所谓合之不浑,离之不散者也。
昨所云文密察,盖亦如来谕,初非以为秘密之密,观察之察也。
谓如易传》中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功用谓之鬼神,以妙用谓之神,以性情谓之乾等语,铢分粒剖,各有攸当而未尝割裂杌󷽥之病。
析理精微如此乃可谓之文理密察耳。
阴阳仁义之说,鄙意未达,终觉未安,当更潜思玩味,续得求教也。
中庸》「不可能」、「道不远人两章反覆思之,龟山之说诚为奇险非子本指
向日不觉其非者,政缘为程文时,考观新说,馀习时有在者故耳。
所与诸生讲说左氏》,语意伤巧,病源亦在是,自此当力扫除也。
婺本《易传》,纳三本去,不敢装治
误字皆已改,但卦画粗细、行数疏密之类,不能人意悉釐正耳
遗书建本未到,已用去冬所寄本刊板,故其间一两更易次序处,姑仍其旧,馀皆以建本为正,闻旦夕亦毕工矣。
二程先生集》,款曲当令婺人刊之。
然新添伊川二子所为序引,殊无家风,恐适足先生之累,欲削去之,更望一报
见所寄张丈所论时事,一一精当不胜叹服此间共讲者亦十八九同也。
知言往在严陵时,与张丈讲论亦尝疏出可疑数十条,今观来示,其半亦相类,见与张丈参阅,续当咨请也。
其馀已见于张丈书者,更不重出
相去之远,惟祈因便时赐教督不惜语言,痛加砭治,乃所愿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