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固本1159年3月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七、《雪山集》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九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一曰重淮。
所谓重淮者何?
臣尝论之曰:有三镇然后能守河,有两淮然后能守江。
江之恃两淮,如河之恃三镇,皆所以藩篱其外扃鐍于内。
渡江以来强邻悍敌相与藩墙而分尔汝,盖无岁不有疆埸之警,然建康未尝西北金革之声,而长江未尝西北戎马之气。
苻坚天下之锋而尽锐于一掷,卒阻于淝水而止。
宋文帝佛狸相抗,彼佛狸之师非脆敌矣,冲荡飘忽一旦而临瓜步,遂与建康相望,然逡巡退避,若不可以终日
故臣以为晋之所以能保江左者,以两淮有以当其前;
佛狸所以不能越瓜步者,以两淮有以其后
国家渡江之初,迹未著而心未安,是故两淮不能守。
和亲之后,誓已定而约已明,是故两淮不敢守,然不能蔽淮终不可蔽江
沿江之屯有四一军鄂州一军池州一军建康一军镇江
平居无事,形联气接,可以当冲要而塞孔道
一旦有急,上下千里,聚之则不遍,散之则不多,故臣以为蔽江莫先于蔽淮。
以为淮之果可以蔽江也,缀之于前而待之于后,则守之也固而应之也閒。
军旅之中,一夫重铠一夫被单铠,被重铠者一铠洞则一铠存,而被单铠者一铠洞则肌肤切矣。
然而今日之计,有蔽江之实而无蔽江之名,有蔽江实则得利,无蔽江之名则彼不惊,此不可以不熟讲也。
两浙州郡之卒亡者不捕而在者无几是故有其籍而无其名,所以供官吏、卫府库、递邮传者举不能备数
如是莫若给役之名而增州郡之卒,小州五百人大州倍之。
今之两淮地旷人稀而郡县孤弱是以冒禁之商出没其间发源江西波流江北,盖尝震动郡县,力不能制。
如是莫如以禦盗之名而增巡检土兵尉司弓手,小寨土兵二百人大寨倍之,小县之弓手百人大县倍之。
一路有几州,一州有几县,一县有几寨,诚能勇锐敏之夫,属之以戈矛弓矢之法,而示之以坐作进退之节,诱之以赏,惩之以罚,不出五年,则精兵可以所在而有。
可谓我得其利而彼不惊者也。
陛下若以臣之言为然,则密谕两淮之计臣,可以损其馈军之数而留之以为土兵之资,则两淮不为无用,而缓急可以缀敌,长江不为无助,而仓卒得以为备。
盖天下之事不可使庸夫处之,庸夫处之则坐安而待衅
不可使褊夫处之,褊夫处之则张皇生变
惟夫缓不为庸,急不为褊,然后能收冥冥之功。
是臣之策也。
二曰重蜀。
所谓重蜀者何?
臣尝论之:蜀之常势盗贼窃发蛮夷侵扰之为可忧,而将帅专制之为可畏
自古蜀之盗贼公孙述李雄崛起闾阎草野之中,猖狂僭窃,以干正朔
盖其适逢大乱之世,自李宝张忠之败,罗尚之死,而朝廷不复有一戈一戟剑阁纵横飘忽,听其所往而莫之限。
故此二人者前无所忌,后无所顾,得以坐成割据之势。
其馀如汉之马相、赵祇,晋之谯纵本朝王均李顺,皆不旋踵扑灭
唐自天宝以后,蜀岁被南诏之扰,盖尝一至成都不能居,又尝再犯不能入,然卒以奔败远遁
故臣以为盗贼窃发蛮夷侵扰不为蜀忧,何者
主客之势然也。
今夫地险阻而离隔,其人柔忍朴厚
惟其地险阻而离隔,虽有盗贼卒起于其间,而首尾肘腋不能相应,故其心摇。
蛮夷无故深入,则断续先后不能相入,故其势孤。
心摇者易散,势孤者难立,可以一时之扰,而不可为久远之患。
至于柔忍朴厚之人,呼之则来,招之则应,有奸雄桀勇之夫而专制乎其上,浸淫渐渍,久而必至为害
故唐之崔宁韦皋,皆积屡岁之久,遂拥兵擅利,以抗朝廷
梁之王建后唐孟知祥,亦皆先恢拓腹心,而长养羽翼一旦反目,而从容谈笑,坐得数千里之地。
小而为崔、韦,大而为王、孟,久而制蜀,未有不然者。
此臣之所以今日之虑也。
今之制蜀者,其初始一时之功,栽培涵养,而遂有不可拔之势,兄弟相承支党相联,吏之奉承风旨,民之习熟名字也,盖已久矣
平居无事,彼犹肯以虚名奉我,我得以虚名役彼,彼不幸摇足之变,则虚名不可施而实祸将生。
盖臣以为杜鸿渐其所畏,假之以兵而布之列郡,以扼其势而制其奸;
安重诲京师之兵,扼蜀之腹心,以幸其有所惮而不敢动,而不知虎豹一闲,跳跄奋齧,乃所以趣其斗,拟刃于人胸,手足不疾应者,未之有也。
鸿渐之策是圉虎豹一闲,而重诲之策则拟刃于其胸也,故二策之在今日,皆有所不可行何者
将以销变而反以生变,非朝廷之利也。
臣愚以为镇静而不惊,宽缓而不迫,久远有利者,莫若厚恤二川之民,于常赋之外时有所蠲除其征需,于常佣之外时有所宽简力役
间遣使者德音,下明诏丁宁委曲,为之训辞,而深恤其疾苦
朝廷之待巴蜀有以大过江淮闽浙湖广之民,而后有以大慰巴蜀之心,使其常有不能朝廷之心,则缓急之际,斯有不忍朝廷之意。
如是,则将帅能有兵而不能有民,有兵而不能有民,则可以为患不可为大患
两川之民外资边屯内供朝廷,以臣度之,盖必有重困者。
而不收,恐为专制者资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