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何商霖(二)1168年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七、《浪语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前书裁答,方惧不韪,荐承教毕,蒙有以警笃之。
其意良厚,有以知君子成人之际,且足以涵泳六经之说,不以先儒故而圣人之学,知感且羡。
书辞宜答,请以所闻古者复之
《诗》古乐经,其文古之乐章也。
书》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三百五篇,非主于声而已
太史以《国风》系先王旧俗二《雅》识其政事,《颂》播郊庙,是皆职在太师
遒人之官,采之天下,施之当时之用者,先王之盛,教化之美,颂声翕绎蔼然成章
不得于言,固有不能宣之于口,被之声律以供燕享
有若南陔》、《华》之诗者,虽有其义,不强为之辞,《仪礼所谓笙诗」,先儒以为「亡诗」者也。
王者功成之乐,庶人无所得议,纯一化加四海比屋皆有可封之俗,四方安有殊风之事?
召伯、韩侯之盛,一皆见之周诗甘棠》诸篇,《南》、《雅所存是也
四诗之正,恶有所谓变哉!
观于《诗序》之文,正变可言矣。
诗序》于先王之诗,皆言朝廷之所施用其所称叙,不过一诗之指,幽、厉之雅,邶、鄘之风,视前序为何如正变可知矣。
豳风》之作,亦以当时之变,豳尝变而终不克变,成王周公之美也。
变风见录,起于政俗之异,国自为次,固其理也。
邶、鄘之不合于槔,自其邦人之不予,诗章自为篇帙,初非前有其叙。
圣人删《诗》而为之次第,则因变之后先。
国风》起周、召、邶、鄘而迄于豳,见治乱有可易之理,以为有因改,斯为不可厚诬
反鲁所正之诗,止于雅、颂而已
来教谓诗之作,起于教化之衰,所引康王晏朝以为据。
鲁诗》所道,可尽信哉?
求《诗》名于《礼经》,非后世之作也,又安知《关雎》作刺之说,非赋其诗者乎?
降王而不予卫,是非圣人为之。
邶、鄘灭而音存,故非卫所能乱。
不加天下,则王不可谓雅,所云系于所得之国,与《春秋》之王城确实而言,惟其理也。
诸侯兼并非独邶、鄘为然圣人不以灭国诸侯之风,非为因地而已
夫《诗》家音律,犹《易》家之象数
圣人于《易》称君子之道四,则《诗》之声文未可一偏取。
孔子固尝弦歌合乐而亦不为无取于辞,《角弓》、《唐棣》之去留,义之可得而通者。
诗》、《书》之序,非圣人莫能为之,然其源流岂无所自
易·系》不皆兴于孔氏,则《诗》、《书可以类知;
孔子自己为之,必有不能为之者矣。
走于反古诗》说虽不主于先儒,于其所不敢废也。
古人尚或采之刍荛之说,况圣人之徒欤!
务相乖违,非反古之道矣。
不能自明六经之学,诚世儒之深病;
凿空以攻先儒之论,不亦后世罪人哉?
观于会通,则古道之去人不远矣。
某学不足以知古,乐求古人之意,聊以自诳,非缘垂世而立言。
执事不以其愚,赐之提诲,此道不作久矣何意闻此正音
临文不敢借辞,益重不敏幸为隐恶
不足以示人,既沐诲言不敢不既其说,尚为时教告,以适翘跂之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